团队展示他们的公益置换物品平台 新时报记者黄中明 摄
登录一个叫做“成长绿藤”的纯公益置物平台,所展示的物品是中小学生的所需所爱,是不是有点像少年版的“闲鱼”“多抓鱼”?这个创意是省实验中学6名学生开的“脑洞”,同学们可以用学号注册登录,用虚拟货币换取自己所需,真正让闲置物品得到充分利用。
由于创意的出彩,团队获得了大智汇比赛的全国特等奖。他们笑称,在同学们中,这个平台的口碑甚至胜过了“闲鱼”,而且他们还计划纳入更多的中小学,让更多闲置物品物尽其用。
有公司出资万元“收购”他们不卖
“去年10月份起开始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是因为看到很多闲置物品得不到利用,扔掉浪费,却又找不到合理归处。”团队“小队长”路子翀是省实验中学国际班的一名学生,他说,虽然有闲鱼置物平台,但往往发布消息后回应较慢,用起来不是很方便,所以就想和同学搭建一个“校园版”的纯公益置物平台。
团队成员说,前期经过3个月的调查,发放了800余份调查问卷,发现89.3%的学生有超过5件闲置物品无处处理,中小学生对闲置物品的处理参与度几乎为零。于是,6个人的小团队发挥各自的特长,从页面设计到物品交换,再到外出“求援”、拉学校“入伙”……干劲十足。
团队成员王源鑫说,她在平台上“买”过一个永动机,还置换过课外书。现在平台上比较多的就是教辅资料、文体用品、课外书,以及一些学习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物品等。
而且,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们用的不是真实钱币,而是虚拟货币。在注册时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数量的“绿藤值”,如果购买平台上的物品,就会消耗绿藤值,如果自己的物品被买走,就会增加自己的绿藤值,这样既不会花费金钱,还能让闲置物品流通起来。
“参赛中有公司看中了我们的项目,想出资1万元购买这个平台。”路子翀说,尽管1万元对团队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大家婉拒了这个请求,坚持继续呵护他们的“果实”。
希望更多中小学加入让“闲物”变“忙”
路子翀说,平台上线两周,在3所试点学校共达成上百个订单,收到不少好评,“小站浏览量超过17000次。”
这个小团队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国际班的学生,省实验国际部副主任郑妍说,学生几乎是完全自发组织、设计、参与了整个过程,作为全国首个公益性中小学生闲置物品置换平台,这都是学生大梦想的具体实践。
在母校建立起这个“校园版”平台后,他们还有了成长绿藤微信公众号,让更多中小学生关注。团队不仅仅满足于让自己的同学受益,也希望更多学校“入伙”。现在淄博高青一中也加入了他们的平台,扩大了平台“版图”。
“其实在推广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团队成员张一诺说,比如物流问题,一个校区的物物交换还比较容易,但不是同一校区就比较麻烦,目前的做法是每周固定交换一次,将物品集中快递到另一个校区,现在运费还是由团队自行承担,他们也希望有社会机构能提供“赞助”,助力这个平台发展,让更多中小学生受益。(新时报记者柴颖颖)
新闻推荐
晚报讯4月29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召开全省卫生健康综合监督工作视频会议。淄博市卫生健康委设立分会场。会议通报...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