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记者刘琳通讯员李爽)4月6日下午,住在淄博市老年福利服务中心79岁的郭素贞老人生命走到了尽头。按照老人生前遗愿,家属将老人的眼角膜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完成了老人最后一次善举。
“郭奶奶生前为人乐观豁达,在周围人的眼中,她讲话时总是那么温文尔雅,脸上、眼睛里早已荡漾出笑意,对于中心组织的各项小活动她都积极参加。”淄博市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护理员李爽这样回忆道。
在淄博市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曾住着这样一位老人,她叫郭素贞,1940年出生,中共党员,新华药厂退休职工,她同老伴一起入住老福中心三级护理部。从入住到老福中心生活到离开人世,李爽见证了老人的最后时光。
李爽告诉记者,今年2月27日,因身体情况的变化,一直和老伴住在三级护理部的郭素珍老人不得不调至一级护理部休养。病痛的折磨让老人整夜整夜睡不着,看到这一幕,房间的工作人员都会积极地安慰老人,打消老人的思想顾虑,查看老人是不是躺得不舒服,摇高床头是否缓解等等。可以说事无巨细,只要能让老人身体感到舒适,护理人员都会尽力去做。
4月6日下午,老人身体情况再一次出现变化,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无效去世。一级护理部在岗的员工立即安慰老人的亲属并协助家属为老人清洁身体,整理老人的遗容,让老人干干净净、体体面面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老人去世后,家属立即联系淄博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并遵照老人遗愿将老人的眼角膜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父母都是老党员,对于他们打算捐献遗体的决定,虽有些吃惊但也不意外,更多的是佩服他们的勇气,我们也会向父母学习。”昨日上午,郭素珍的儿子杨震告诉记者,早在五年之前,杨震的父母就主动向淄博红十字会签订去世之后捐献遗体的想法。
在老伴眼中,郭素珍是一位温柔、细心的人,可以说所有最美好的词汇都可以用在她身上。郭素珍的思想很开明,生前也常常笑着打趣说:“生命总有尽头,在过去,人死不过是灰一把,虽然现在医疗发展日新月异,但是还有许多人需要器官移植延续生命,还有许多疾病等待研究,将来我要把我的遗体捐献就当废物利用了!”
生命因短暂和仅有一次而显得珍贵。然而,郭素珍老人和广大遗体捐献志愿者在生命走到尽头时,用捐献遗体、角膜的大爱之举让生命告别了短暂,在奉献中实现了永恒。
新闻推荐
□融媒体记者路意在今年的全区“两会”上,刘伟区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突出园区集约集聚作用,加快相关企业搬...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