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早上5点多,太阳还没露头,薛希亭就穿上橘红色的工装,拿着护林斧,从枣树峪护林点出发,开始了一天的巡逻。“先步行5公里多山路到山顶,检查周围有没有着火点、有没有树木被破坏。”薛希亭说,“再围着山林走一圈,随手用斧子间伐一下影响树木生长的黄蔓、藤条啥的。”
护林斧陪伴34年山路
50岁的薛希亭现在与牛长勤共同看护着鲁山枣树峪一带4000多亩的山林。1986年12月,薛希亭“子承父业”,当了一名护林员。“这不一干都34年了,这斧子也陪了我34年。”在薛希亭嘴里,34年,就如溪水穿林而过,又似这山巅云雾,悠然飘过。
淄博市国有鲁山林场成立于1958年,当年山上顽石突兀,树木稀少,几代林场人靠着顽强的意志,战天斗地,终于换来了鲁山苍翠满山的壮丽景色。“几辈人几十年的心血,我们一定要看护好她!”薛希亭坚定的说。
鲁山地形复杂,山势陡峭,沟壑纵横,过去不通公路,米面粮油生活必需品全靠肩背,夏天还好说,冬天大雪封山,其情景可想而知。
条件再苦、工作再累,薛希亭都没有丝毫懈怠,34年来,他开荒种树、防火巡山、育苗防虫,喝雨水、啃雪馍、住石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每天至少要走30多公里山路,一年下来就是一个长征。
现在条件好了,通了公路、通了电,也有了自来水,可以用汽车或者摩托车往护林点运送给养。
用脚步兑现无声的誓言,用生命浇筑绿色的丰碑。
市鲁山林场6万多亩林区,20多个护林点,薛希亭所管辖的山林从来没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事故,成为名副其实的“平安林”。
“薛大胆”以一敌七终将盗伐者绳之以法
将青春赋予了山林,将年华奉献给了护林工作。
每到节假日,鲁山林场美丽的自然风光都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这也给护林工作带来了难度,好在近几年大家的防火意识越来越高,护林员的工作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
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经济落后,老百姓都有“靠山吃山的想法”,盗伐滥伐林场树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记得是1998年的秋天,晚上十点多,我正在一个岔路口处巡逻,山路走来了7个人,每人都扛着一截木头。这时候我一边假装招呼同事,一边大声呵斥他们,僵持了一个多小时,他们把我摁在地上,一阵的拳打脚踢,然后扔下木头跑了。我当时看他们跑了,也顾不上浑身疼了,赶紧跑回护林房,向场部汇报,最终这几个人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说到这里,薛希亭的眼里有些湿润,但从他的眼中我们看到是更多的刚毅和自豪。
薛希亭从此在林场有了“薛大胆”的称号。
薛希亭在这平凡的34年里,挥洒着自己的血汗、智慧,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片林子,只需一眼就能看出大约有多少方木材。2015年他和同事们代表山东省参加“2015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二等奖、个人优秀成绩奖,2016年2月荣获全国绿化奖章,2018年被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
“我得到的这些荣誉,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更离不开同事们的帮助,感谢国家对我工作的认可,这些荣誉更应该属于我们这个集体。”薛希亭谦虚的跟我们说。
默默守护换来满山苍翠。
夜幕低垂,早春的山风些许微凉,薛希亭和牛师傅,沏了一壶鲁山特有的“云雾茶”,唇齿清香,暖入心脾。跟薛希亭挥手道别,汽车渐行渐远,他模糊的身影像鲁山上伫立的一块磐石、一株青松。
他是新时代林场人的楷模,他朴素的“鲁山精神”诠释着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他的担当和奉献,滋养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
郁郁葱葱、层层叠叠的森林资源,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一大瑰宝。淄博市最大的一片森林就要数鲁山林场了,在这漫漫山野间,有这样一群护林人,他们已与绵延茂密的山林融为一体。
新闻推荐
于瑞健在工业机械装调项目比赛现场晚报讯(记者夏金秀通讯员郑友敬刘磐)日前,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