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潘玉通讯员许敏
文化惠民暖人心
“这本《世说新语》多少钱?”“一块钱,这里所有的书售价都是一块钱。”3月26日,在淄川区杨寨集市上,一个摆满各类书籍的摊位旁不一会儿就围满了人,大家乐呵呵地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图书,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
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阅读的开展,更好地满足乡镇群众的阅读需求,积极补充基层农家书屋精神食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市新华书店中心书城精心挑选了适合当地群众的一些读物,从春节前就开始根据不同乡镇的集市日期,开展农村集市流动展销惠民活动。让书籍走出书城,走到百姓身边,培养全民阅读风气,营造全民读书氛围。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建设农村富美、农民富足、乡村文明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贡献。市民陈先生满怀喜悦地对记者说,平时一干完手里的活就想着捧本书来看,一本书翻破了还在翻。今天一下子把“货”补齐了,这些书抱在怀里沉甸甸的,心里感觉暖烘烘的。
据悉,此次活动是市新华书店中心书城组织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行”系列活动之一,目前农村集市展销惠民活动已到达淄博市甘家村、黄家村、商家、杨寨等5个乡镇集市,之后还将定期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有阅读需求的偏远乡村提供优秀阅读资源,分享文化发展的成果,缩小城乡阅读环境差异,不断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尽一份力。
线上线下齐互动
由市新华书店组织开展的稷下民俗文化手工体验课堂自开展以来,得到众多学生、家长的参与和好评。手绘琉璃盘、贴珠琉璃盘、涂涂乐、软陶制作、串珠等手工课程,促进了儿童、青少年们主动发挥创作思维,发散想象力。今年寒假期间进行的市新华书店寒假社会实践·图书推广志愿者活动,为全市大小读者们提供了参加社会服务的机会。岗前培训、社会实践、分享体会,12至20岁的年龄,20小时实践时间,各个年龄段的志愿者们亲身参与书籍分类整理,帮读者荐书、查书等书城日常工作。一个小小的活动区,是积累各种经验的大世界。“放假了,孩子不能总窝在家里。参加书店里的志愿服务工作,孩子能在自我充电的同时,又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我感到安全又放心。”小志愿者家长黄女士对记者说。已成年的志愿者们还可以选择走出书店,进一步宣传推广线上阅读方式,缓解部分乡镇因距离偏远而一直存在的“查书难、买书难”的问题,满足基层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读到书、读好书的热切期望。
做好线下书城运营的同时,市新华书店中心书城也在积极推进全新“悦读生活”理念,满足读者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推动“智慧书城”APP线上平台及线上社群的使用推广。在书城内随时都有工作人员为市民指导“智慧书城”APP的下载安装及使用,以充分激活相较更为便捷的线上购书渠道。
“阅读+”不设边界
不拘泥于一个标准化的模式书店,而是打造一个阅读场所。一改往日卖场式经营的新华书店中心书城,80%的面积为书架、自习区、亲子阅读专区,10%的面积留给了咖啡馆甜品站,10%的面积用于文创生活用品的销售,是其“不设边界”的一大特色。让读者在这里产生连接,连接到自己需要的一切。而门店活动则是融入“阅读+”理念,开展阅读+朗诵、阅读+观影、阅读+民俗、阅读+科普、阅读+表演、阅读+讲座等相关系列活动,全方位吸引市民阅读兴趣,促进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每月第二个星期天下午举行的阅时光书友会作为市新华书店的一个品牌活动,以打造本土高品质阅读互动平台为宗旨,自创办以来持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并在山东出版集团2018年文化创新年的评比活动中获得全省品牌营销的嘉奖。
以丰富多样的“阅读+”主题引领读者从阅读出发,领略碰撞融合,探索多元跨界,使市新华书店中心书城转型升级成为阅读交流和文化互动的据点,是实体书店成为文化交流的场所和纽带的有力证明。
安静宽敞的空间,木质的书架和座椅,充满艺术设计感的吊灯,光洁明亮的落地窗,目之所及皆成景。坐在窗边闭目养神,偶尔还有淡淡的花香飘来。“市民们选择在新华书店里阅读学习,带孩子倾听名家讲座,书城是大家休闲娱乐、亲子互动的好去处,也是平日繁忙之余能放下手机、电脑,投入书海,在阅读中求得一方精神净土的地方。书城不仅仅提供了多层次的公共空间,更提供了包容性与活力。”中心书城负责人说。近年来,淄博市新华书店中心书城先后获得“最佳销售贡献奖”“门店结构调整年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今后更将持续推动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构建,丰富全民书籍阅读内容载体,积极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全民阅读氛围,培养公民阅读习惯,引领良好读书风尚,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努力推动文化名城建设,唱响打造“书香淄博”城市名片的主旋律。
新闻推荐
在中心城区,淄博饭店一直都是一个地标性的存在,甚至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在当家人陈家恕的带领下,淄博饭店深化改革,开拓...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