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淄博 今日桓台 今日高青 今日沂源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今日淄博 > 正文

战国错金银铜盒

来源:淄博日报 2019-03-29 01:03   https://www.yybnet.net/

□刘茜丽

此错金银铜盒高12.4厘米,口径12.5厘米,腹径15厘米,底径9.4厘米,盖径14.4厘米,1992年出土于淄博市临淄区商王村一号战国墓中,为国家二级文物。

该器为子母口,口沿部有一对环钮,腹微鼓,平底,圈足。弧形盖的顶部中央有一鼻形钮,周围装饰三个环钮。盖面和器腹部饰错金银花纹,器盖多处饰以错银细弦纹,并将纹饰划分内外两个部分。内部主要饰以龙、凤、虎、鹿的样式,双龙交尾、双鹿相抵,而外部饰以龙凤纹和虎纹。龙、凤、虎、鹿的首部错金,在身体部位错银斜线纹和鳞状纹,制作精良,而在空白部位装饰卷云纹。器腹四周错线条流畅的银细弦纹,弦纹之间两条“X”形错金银卷云纹带起装饰作用,错金银卷云纹带略微倾斜,线条一实一虚,实的错金颜色艳丽醒目,虚的如卷云一般自然流畅。铜盒的内盖和内底均铸有“幼奠”两字,出土时盒内装有大枣,枣肉已干瘪,应为祭奠时所用。整件器物造型古朴端庄、高雅大气,透露着厚重的历史感,表面装饰的纹饰剥落较少,保存较为完好,蕴含了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错金银工艺出现于春秋时期,盛行于汉代。错金银又称金银错,这里的“错”不是错误的意思。东汉许慎《说文》载:“错,金涂也,从金,昔声。”意思是说,“错”就是把金银涂画于青铜器上。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注释说:“错,俗作涂,又作措,谓以金措其上也。”所以,从广义上说,凡是在器物上布置金银图案的,就可以叫金银错,如用金线绣成图案花纹的背心,汉代就叫“金错绣裆”;在漆器上做金银图形的,叫“金漆错”。

金银错制作工序繁多,较为复杂。首先要在器物的表面刻画所需图案的凹槽,一般是在器物的母范上预刻纹饰凹槽,有少数特别精细的纹饰是在器表先绘墨迹,然后根据纹样直接錾刻浅槽,随后向凹槽中嵌入金、银等各种材料。在嵌入前,这些材料大都要用火适当加温,以增强它的可塑性,其后用厝石磨错,使嵌入的金、银丝或片等和器表高低一致,达到严丝合缝的效果。最后在器表用木炭或皮革加清水反复打磨,使之光滑平整。这种特殊工艺的特点就是使器表本身材料和金银错色彩的图案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装饰作用。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从一些战国秦汉金银错铜器金错纹饰脱落的地方看,脱落处并没有丝毫凹痕,其金银错纹饰明显是用融化的金银涂成的,并未使用镶嵌和錾刻工艺。

错金银工艺使青铜器富有高贵典雅的美感,受到王室贵族的青睐。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春秋时期的栾书缶,据考证,它是晋国贵族栾书的铸器。战国至西汉时期是错金银工艺最为发达的阶段,在兵器、礼器、车马器、铜镜、带钩等各类器物中均能看到线条活泼流畅、纹饰繁缛精美、图案鲜明跃动的错金银装饰。洛阳博物馆收藏的错金银带流铜鼎、河南三门峡出土的错金龙耳方鉴、河北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错金博山炉等精品文物,充分展现了错金银的独特魅力。

西汉以后错金银工艺逐渐走向衰落,但衰落并不意味着消亡,乌铜走银和鎏金都是在继承错金银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匠心独具的错金银工艺并未因千年时光的流逝而褪色,相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和珍视。收藏于淄博市博物馆的这件错金银铜盒,以其精工细作的技艺、精美别致的造型和金银相间的纹饰,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它是昔日辉煌历史的见证,是古代匠人聪明智慧的结晶。

新闻推荐

淄博市代表团出访瑞典芬兰 开展绿色、生态、智慧城市系列合作

本报讯3月19日至26日,副市长刘荣喜率团赴瑞典、芬兰访问,同当地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展开交流洽谈,就规划建设绿色、生态...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战国错金银铜盒)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