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停经营多年的建材企业,张店区沣水镇的黄信祝、岳庆华夫妇在政府“森林围城”工程和“产业转调”的驱动下,重新当起了农民,夫妇二人怀着一颗执着、实干的心,经过10年坚守,用汗水和辛劳让昔日沉睡的土地披上了绿装,用智慧和双手把它变成了今日的“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
从一棵小树到一片果林,果树用一圈圈年轮记录着它的成长;从一片荒凉到绿意盎然,黄信祝、岳庆华夫妇用他们的辛苦劳作改变了荒地的“容颜”。人生是用来奋斗的,今年49岁的黄信祝和爱人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岁献给了这片土地,也圆了自己的创业梦、致富梦。
种地初体验夫妻俩赔了钱
驱车自沣水镇政府一路东行3公里到达高炳西村,在路边竖起的“淄博群惠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牌子下面左拐,很快就到了黄信祝、岳庆华夫妇一手打造的桑葚园。满树的绿芽蠢蠢欲动,争相生长。而一旁梨树的花蕾正含苞待放,有几朵已经盛开。见记者在桑葚的树枝上寻找花苞,黄信祝笑道:“桑葚是‘无花果’,果实和叶子一起生长。
阳光明媚,走在果林间,微风中透着淡淡的清香。“种果树也是一门细活,不管护、不培养,就难以成材。”扎着长辫子、穿着一身朴素黑色衣服的岳庆华是个利索人,干活麻利、说话也响快。而起初的心酸和如今的幸福,也只有她和丈夫才能体会。
黄信祝年轻时在沣水镇政府工作,2003年,他响应政府号召,买断了镇上一家股份制企业,做起了建材生意。创业是艰辛的,为了更好地帮助丈夫和照顾子女,岳庆华辞掉了医院的工作。2008年,在政府“森林围城”工程的带动下,黄信祝把企业关停,和妻子回农村当起了“农民”。虽然出生在农村,但黄信祝和妻子没和土地打过一天交道。夫妇二人本着执着、实干的心,边学边干。桑葚园中心位置有三个温室大棚,这里就是黄信祝夫妇的起步阶段。“最开始种了三个大棚的灵芝菇,虽然这种蘑菇的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但价格高,而且不受本地人的认可,大家都不敢买,最后十几块钱一斤的蘑菇,我们就按普通蘑菇的价格出售。”第一次尝试就让夫妻俩赔了钱。
奋斗的途中总会有荆棘。夫妇二人很快转变思路,开始寻找出路。“既然承包土地,就要把这片土地整出个样来,就得做出点好东西来。”黄信祝想着,要打造有机绿色产品,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
2013年,黄信祝从台湾引进了“四季果桑”桑葚品种,随后,无籽大实、桑葚098、桂花蜜以及白玉王等品种相继引进到了他的桑葚园中。“桂花蜜和白玉王是白色的果子,非常漂亮,口感也非常好。”
在黄信祝的桑葚园里,完全实现了果树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每年冬天以及收完果子之后,施两次土杂肥。”黄信祝说,施土杂肥的果树,比施化肥的果树坐果多,而且果子的口感也要好很多。“另外,桑树不招虫,所以不用喷洒农药,大家从这里采摘的桑葚可以放心吃。”
果实叶子深加工生态经济真正实现双赢
采访中,黄信祝88岁的老母亲已经从果林的小菜地里拔了一堆菜。“有野生的荠菜、苦菜,也有自己种的芹菜、韭菜、香菜。”老太太边说边来到林边亭子下择菜。“5月中旬到6月中旬,每天都有很多人来采摘桑葚,有时候想在这吃饭,我们就直接从地里弄点菜,来个韭菜炒鸡蛋,香菜拌豆腐,吃着我们自己用桑葚汁和面蒸的馒头、包的水饺,那叫一个香啊。”老太太虽年事已高,但耳不聋眼不花,很乐意与人聊家常。
黄信祝告诉记者,每到桑葚成熟的季节,桑葚煎饼、桑葚馒头、桑葚面条的订单就络绎不绝。“大家都知道吃桑葚好,桑葚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和矿物质等成分,被医学界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黄信祝娓娓道来,“常吃桑葚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助消化、补血、防止血管硬化、增强免疫、补肾等功效。”
机会总是垂青敢于奋斗的人。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黄信祝通过走访、查阅资料发现,桑树的叶子可以做成桑叶茶。“《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桑叶茶有降糖、降血压、降血脂、抗应激、抗疲劳和延缓衰老等功效。”为此,黄信祝专程奔赴福建武夷山,将当地有名的制茶师傅带到淄博,教授他炒茶制茶的功夫。“每年霜降过后至立冬之前,都是采桑叶的最佳时候,选取最好的桑叶制茶。”在桑葚园里有全套先进的制茶设备,但黄信祝说,虽然有了现代化的设备,但人工还是起关键作用的。
黄信祝说,经过两年的推广,桑叶茶已经逐渐被市场和消费者认可。“今年春节之后就能看出来了,很多曾经买过的顾客都回购了,说喝着不错,喝两三个月之后,高血压会慢慢降下来。”
说起将来的打算,黄信祝想实施采摘、深加工一条龙,还想通过网络销售桑叶茶。从最初的一片荒地,到如今的果树满山坡,他和爱人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态,也趟出了一条实实在在的致富路。
(文/图晚报记者相国旗)
新闻推荐
近日,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以“推进2019年重点工作落实”为主题,召开局务会暨全体工作人员会议。李波局长主持会议并就...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