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实施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北京大医院的知名专家都已放弃手术,一边是不做手术只能等待死亡。面对两难的抉择,淄博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二科赵永刚主任带领科室团队,最终选择顶住压力最后一搏,为患者争取一线生机,用锲而不舍的医者仁心创造了生命奇迹。
73岁的云老先生12年前就开始反复发作胸痛、胸闷,2014年发作脑梗塞于北京大医院行脑血管介入支架植入术,2016年患者曾因急性心肌梗死在淄博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当时行冠状动脉造影示三支血管严重堵塞伴重度钙化,建议转诊到北京安贞心血管病医院求医。经过专家仔细检查,认为手术难度非常大而且风险太高,无法予以实施心脏手术,最终建议药物保守治疗。半月前老人再次因为严重的胸闷、胸痛发作,紧急入住淄博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二科,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处于心力衰竭的状态,经过精心的药物治疗后患者病情趋于稳定,但是赵永刚主任深知,单纯保守的药物治疗已经无法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后续会反复住院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实施手术技术难度高风险大,但不做手术只能等待死亡。面对两难的抉择,最终,赵永刚主任与患者和家属反复沟通后,决定顶住压力最后一搏,为患者争取一线生的希望。赵永刚主任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和手术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造影结果证实心脏三条主要的血管有两条慢性完全闭塞,剩下的一条血管也重度狭窄。赵永刚主任决定采用双侧造影+冠脉内超声(IVUS)指导下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开通手术,开通对患者病情影响最大、供血范围最大的前降支血管。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誉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最后堡垒,手术成功率在60%-70%左右,近年来心内二科在赵永刚主任的带领下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使这种病变的成功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手术中患者出现高凝状态,及时通过凝血功能监测,调整抗凝方案,最终成功植入三枚支架,打通了闭塞多年的血管,使心肌恢复了血流灌注,术后复查冠脉血管内超声显示支架贴壁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经过4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手术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手术难点,手术成功了。(晚报记者许莲通讯员周燕宁)
新闻推荐
强基层,淄博为卫生健康系统医务人员上“硬杠杠” 基层服务每人每年不少于20小时
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人人争做第一村医活动启动仪式现场。本报3月26日讯(记者樊伟宏通讯员张雪)26日下...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