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院的男护士系列报道之一
“我们精神科的男护士,平凡如一粒沙子,却享受着不平凡的生活。”这是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男三病区护士杨伟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到的。
杨伟告诉记者,他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建筑师,考大学时专业调剂到护理专业也只是为好找工作才做的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体会到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的社会价值和光荣使命。2007年临近毕业实习,他和同学一起来到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和大多数第一次到精神病医院的人们一样,他心里非常忐忑,“阴暗的走廊、冰凉的铁门铁窗,我的后背是凉的。”可进到病房他看到却是温馨的一幕:一位女护士在柔声细语地劝患者吃饭,又一勺勺地把饭菜喂进患者嘴里。“我深深被护士姐姐的勇敢和耐心感动了。”杨伟说。实习期满他毅然留在了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男护士,至今已经12年。
精神科男三病区是重症病区,有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随处解的患者,有突然暴躁冲动、行为混乱的患者,有因不能满足其无理要求而指着护士大骂不止的患者,有不安心住院想回家而抢夺护士钥匙致使护士受伤的患者……许多常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作为长期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精神科护士,杨伟的生活远比想象的“精彩”。有一次他值夜班,110协助送来了一位身材高大的患者,躁闹,有严重暴力倾向。在家他打了家人砸了物品,家人无法制止才拨打了110。来到病房后,患者情绪依然非常激动,大声叫骂,威胁说要杀人,还试图逃跑。大夫下医嘱需采取保护措施,征得家属同意后,杨伟和另一个男护士、值班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患者约束到床上。在这个过程中三人都被抓伤了。“这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很常见,科室中的护士几乎都有被患者打骂的经历,而男护士更常常冲在危险第一线,但是我们仍会对患者予以理解和尊重。”
杨伟告诉记者,精神治疗中护士的工作非常关键。治疗精神障碍患者,靠的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相比其他患者,精神科患者存在非常高的安全风险,如有可能发生自杀、出走、跌倒、自伤、噎食等意外事件,而要防止这些安全问题,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通过护理工作提前预判,发生中制止等护理行为来解决。作为一名资深男护士,他时常提醒“小伙伴们”要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发现他们思想上的“小动向”,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危险行为进行提前预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摸索优质护理方案,减少患者的意外产生,也相应地保障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精神科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杨伟告诉记者,现在医院已有30多名男护士,为了增加同事之间的交流,他发起成立了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男护社团,常常利用休息时间走进社区、乡村参与义诊活动,向民众宣传医疗卫生知识和政策。2017年医院举办元旦晚会,杨伟以男护士们的日常生活为素材,创作了舞台剧《男护士的春天》,他担任编剧、导演。节目博得了医院同事和患者的交口称赞。
精神障碍患者需要最温暖的照顾。和医院的每一位医护人员一样,杨伟对患者倾注一片爱心,日常值班时他总要到每位患者床前询问情况,嘱咐患者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注意防暑,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家人般的关爱。“其实让患者满意是挺简单的一件事,就是让患者感到我们的温暖。对待精神障碍患者,要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他们或许不会第一时间给予情感反馈,但会用行动配合治疗,也会慢慢的跟医护人员变成最近的‘亲人’。他们内心常常是痛苦无助的,而我们的工作就是以细致规范的护理操作解除他们身体的痛楚,以温柔的善心安抚他们心理的痛苦。”杨伟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20日,建设银行淄川支行联合淄川区税务局举办银税互动助推小微企业发展推介会,帮助纳税人用信用换取企业发展...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