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的获奖证书见证牵手一生的路□本报记者 李莹
干净明亮的房间,整洁有序的摆设,墙上悬挂的书法、绘画和剪纸作品将小屋衬托得更加温馨。3月19日,记者来到城北路街道东塘社区居民纪长华的家中,夫妇二人正坐在沙发上共同观看《一日一画》节目。“得跟你学学画画啊,看看能不能对我的书法有帮助。哈哈哈……”纪长华老人开朗又幽默,时常拿老伴打趣。“行啊,我给你当当老师不咋?”老伴徐会芹也毫不“谦虚”,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开心又快乐。
节目结束后,两位老人来到一间朝阳的房间,这也是他们的工作室——淦溪斋,准备开始他们每天的“必修课”创作。记者看到,一张书桌就占据了一半房间空间。桌上摆着齐全的文房四宝,窗台上放着各类书画作品集,墙上则悬挂着两位老人的书画和剪纸作品。净案、裁纸、研墨、铺纸、濡墨、忝笔、行笔……两位老人配合默契,举手投足间,慢声细语中,洋溢着浓浓的爱意。
据了解,纪长华夫妇二人同龄,今年73岁。退休前,纪长华是恒星集团的员工,徐会芹是西塘小学(现已并入北门里小学)的美术老师。年轻时,两人都喜欢书画创作,退休后,他们更是有了大把的时间用于研究和创作。
“我7岁半时就跟着教书先生学书法、背诗词,那时候就对诗词和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纪长华说,工作后,自己也时常利用各种机会展示书法才能,抄写《毛泽东语录》、写会标、出手抄报,样样在行。后来,纪长华还去无锡书法学校函授班进修了书法。退休后,他和老伴一个写字,一个作画,水平也日益精进。现在,纪长华是区诗词学会和区农民书画美术研究会的会长,同时还是区老年书画学会的顾问。老伴徐会芹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父亲就是画家,母亲酷爱剪纸,受父母影响,徐会芹从小就积累了深厚的绘画功底,剪纸也颇有造诣。
退休后,二人“退而不休”,共同拾起年轻时的爱好和梦想。于是,他们一个练书法,一个画画,还一起参加了老年大学书画班,二人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和成长。近年来,夫妇二人先后获得淄博市农民书画公益博览会一二等奖、全市女职工“巧手绘明天”才艺展示一等奖和“社保情 暖万家”全市企业退休人员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优秀作品奖。今年3月,纪长华家庭还被评为周村区“最美书香家庭”。退休近20年,夫妇俩的证书攒了好几摞。金婚期间,他们还在区文化馆举办了好家风书画作品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欣赏。现在,孙女受二人影响,也开始加入到剪纸和绘画的队伍中来。记者看到,老人的生活简单简朴,家中的两个书柜却被塞得满满当当。“家里现在有藏书6000余册,十几年来,我们已经向社会捐赠图书1200多册了。”纪长华说,希望通过自己的举手之劳,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看书、学习知识,为书香浸城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19日,香港《大公报》以《“林业英雄”孙建博用梦想留住绿水青山》为题,推介了林业英雄、齐鲁时代楷模孙建...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