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明月通讯员张国栋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无闻,担当奉献,他们的脚步走过了林区的每一寸土地,用双手抚育了无数的花草树木,他们根植大山,常年以林为家,风餐露宿,无怨无悔地守护着青山绿水,他们就是护林员。
近日,记者来到淄川区自然资源局,走近护林员进行采访。
记者跟随国有淄川林场龙泉林区的赵健来到了位于龙泉镇龙二村半山腰的护林所。从山脚乘坐护林防火车一路颠簸,来到半山一块相对平坦的空地,没有院子,也没有围墙,三间破旧的瓦房、一间简陋的仓库还有一棵皂角树,这就是记者眼前的龙泉护林所。到的时候林场的张师傅和宋师傅正准备骑摩托车上山巡视,看到我们到来,他们伸出满是老茧的手,憨厚地跟我们微笑寒暄。
赵健介绍说:“这三间老瓦房既是我们的办公室,也是会议室,还是卧室、餐厅和厨房,门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物件,到处透风撒气。早些年,水电都不方便,我们都是从家里带水带饭。晚上值班,都是听着屋顶的‘老鼠开会’睡着的。前些年林场为了改善我们的环境,对房子进行了翻新,屋面换了新瓦,屋顶做了吊顶,在原先的土坯墙上抹上水泥,抹上涂料,这样总算结束了屋外大雨屋里小雨,屋外停雨屋里还下雨的历史。冬季取暖,林场给我们安装了水暖炉,做饭配备了电磁炉,但就是这样,冬天值班,一宿都暖不过被窝来,再加上山上电压不稳,电磁炉也只是偶尔能用。我们条件就这样,虽然艰苦,但乐在其中。”
采访中记者得知,赵健是一名退伍老兵,2009年12月份,他退伍来到国有淄川林场,一干就是10年。面对着龙泉林场4115亩林区,赵健和他的队员,不分昼夜地守护着这片林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防火巡视、喷洒生物制剂、枯草季打防火隔离带、雨季植树抚育、不定期地宣传森林防火保护。满负荷的劳动强度,每个人的身上都留下了不同程度的伤病。“苦点、累点我们都不怕,就怕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和理解,前些年我们打防火隔离带,有‘驴友’竟然误传我们护林队员放火,还把照片发到了朋友圈。”赵健苦笑着说,“群众的支持,才是我们干好工作的动力,我们不怕苦,我们的目标就是宁愿跑断腿,也不让青山损失一棵树。”10年来,赵健没在家度过一个除夕,年幼的一双儿女和年老多病的父母,他都疏于照顾。披星戴月,不辞辛苦,他的目标只有一个——为子孙后代守护好这片青山绿水。
据了解,在国有淄川林场,像赵健这样的护林员共有78名。他们常年坚守在护林第一线,用默默无闻的奉献和付出,换来了“青山绿水常在,遍野山花烂漫!”
新闻推荐
开栏语城市交通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交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业。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公共交通在节...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