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丽
班级公约是小学生心中的准则,是他们行为的方向标,也是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小学生年龄小,很多习惯的养成要靠不断地强化和指导,让习惯养成走进班级公约就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班级公约学生定
本着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从小处着手,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在班主任和班委的组织下班级成员要人人参与班级公约的制定。一开始,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人人发言,由各组长做好记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全班或绝大多数人通过后记录下来,再集体表决通过,最后形成班级公约。公约中对评价内容最好进行细化和量化,每项公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养成良好习惯,而不是以检查、纠偏、惩罚为目的。经过民主讨论制定的班级公约,使同学们养成“自己管住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良好习惯,引导同学们由“他律”逐渐走向“自律”。
公约执行有办法
班级公约在学生的养成习惯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如何一项一项地落实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每时每刻都能进行自我监督和检测,执行起来却不容易。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好的办法来辅助实行。
1、巧用儿歌来渗透。每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有其具体要求,这些规矩和要求就是每个孩子都要努力践行的班级公约。要想让小孩子一下都记住这些公约是比较难的,可以采用儿歌、示范演示、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明白各项好习惯养成的具体要求。譬如,可以将一些规范借用或者编成简单易记的儿歌,供孩子们诵读——
入校儿歌:入校门,衣冠整。排一队,步履正。有序走,不奔跑。遇师长,问声好。进教室,有事做,轻交流,班风好。
课间儿歌:走廊上,靠右行,轻声语,不尖叫。上下楼,互谦让,不跑跳,不打闹。遇师长,问声好,轻鞠躬,莫忘了。
2、自主管理大作用。在班级公约的执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也就是班主任大胆放权,实行班级民主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管理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这样,出自学生自己之手的班级公约,学生遵守起来会更自觉、更认真。
3、奖励机制要跟进。班级公约要想顺利实施,还要有一套班级的激励机制来保证。要从学生每天早上进校门,到课间、纪律、卫生、作业情况,乃至家庭表现都做出奖励说明和管理,且奖励制度要宽松,基本上全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奖励。奖励措施可以个人小红花或班币奖励,也可以用争星(章)榜;也可以小组竞争奖励,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优秀,从而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人人都不甘落后。
让习惯养成走进班级公约,孩子们自己制定的公约人人会自觉认真遵守,并通过不断完善自我,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日常生活规范化,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当然,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日积月累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也便成了习惯,正所谓习惯成自然,班主任工作也就游刃有余、事半功倍了。
(作者单位:临淄区金茵小学)
新闻推荐
三月万物复苏,春回大地,是每年植树的最佳时节,也是播种希望的好时候。3月9日我高兴地参加了2019“一人一树,绿满淄...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