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区上下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突出周村特色,打造样板示范,更大力度引导社会资源向“三农”倾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近日,记者就如何聚力实施“五个振兴”,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采访了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晓峰同志。
记者:请问王局长,今年区农业农村局的工作总目标是什么?
王晓峰:今年,区农业农村局将发挥统筹谋划和组织实施“三农”工作战略、规划和政策,协调解决“三农”重大工作问题等职责,履行好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的职能。着力推进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全局上下将努力干在实处、走到前列、创出特色,确保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周村篇”实现新突破。
记者:请问王局长,打造具有周村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有哪些具体措施?
王晓峰:今年主要是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按照到2020年全面整治一遍的要求,聚焦农村“五化”和“七改”工作,实施“树样板、推示范、全整治”工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一是实施分类整治打造。将全区城市规划区以外的106个行政村分样板村、示范村、整治村三类进行打造,坚持多样化,实施分类指导,梯次推进,打造2个样板村,10个示范村,今年力争12个村列为市级示范村。二是坚持连片整治。以高速铁路两边、高速公路两边、国省道两边、城镇驻地周边、骨干河道两边、城市近郊、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内的村庄为重点。突破镇域界限,充分发挥古村落群资源优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地域自然优势、特色产业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观光旅游风貌带。三是打造典型示范。选择班子过硬,群众参与度高,特色鲜明、基础好的村作为重点,高标准制定样板村、示范村考核指标,将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垃圾分类、弱电整理入地、污水治理、“美在家庭”示范户达标作为前置条件,将村容村貌整治、生态环境治理、村庄产业发展作为创建重点,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具有周村特色的齐鲁样板村。
记者: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关注的重点,请问王局长,在聚焦聚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富民增收方面,今年区农业农村局有什么具体措施?
王晓峰:我们将充分发挥乡村振兴规划和五个振兴的实施方案的牵头作用,按照“可落地、可持续、有特色、有突破、有后劲”的总体要求,因村施策,因村制宜,精准制定全区各村的产业方案,实现一村一业;在发展各村主导产业的同时,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吸引城市资本进农村,以租赁、合作方式利用农村空闲房屋、场地,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和养老产业,实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产业繁荣;以各村主导产业融合互补的思路促进产业集聚,打造乡村片区产业集群,形成连片效应、规模效应,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一是实施“百企建百园”工程、打造周村区农业的特色亮点。加快建设凤凰山高效农业园、周村烧饼文化产业创意园、广晟玫瑰风情园、旭能现代农业园、莲花山农业博览园、苏氏农业硅谷创业园、山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等重点园区,带动形成一批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集群。二是加快融合,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扶持“周村烧饼”“玉兔食品”“王村醋”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做大做强农业全产业链。三是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南部以王村镇古村落保护开发为中心,开发古村落深度体验游。中部以南郊镇凤凰山、千禧农谷为主开发休闲度假近郊游,带动沿线发展以山水、赏花、采摘、乡村体验为特色的乡村风情游。东部以范阳河湿地沿线景观为纽带,打造以农家乐、苗木花卉观赏为特色的绿色观光休闲走廊,打造周村区农业休闲旅游品牌。
□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谎称“消防中心”借培训强售灭火器 相关部门:并无这个单位,目前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本报3月14日讯(记者王亚男通讯员刘茂林吕显超)打着消防队的旗号,强制要求社会单位培训,实则高价兜售消防器材...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