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剧照□本报记者陶安黎马金通讯员杨龙
春回大地,万物勃发。伴着轻柔的春风,在市民的期盼中,《茶花女》来到了淄博。
3月15日、16日连续两晚,《茶花女》将带着她的那份神秘登上淄博大剧院舞台与淄博观众见面,一展她那无与伦比的艺术风采。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后被改编成话剧搬上戏剧舞台。
故事发生于19世纪的巴黎。城中名媛薇奥列塔因为喜爱佩戴茶花而被誉为“茶花女”。茶花女被青年阿尔弗莱德的真挚情意感动,与他坠入爱河,毅然离开纸醉金迷的巴黎社交圈。不料,受到了阿尔弗莱德父亲的阻拦。在阿尔弗莱德父亲的哀求下,茶花女为了爱人的前途和家族声誉无奈选择放弃,继而回到巴黎重操旧业。不知实情的阿尔弗莱德无法理解她的举动,当众羞辱了她。爱人的怨恨让原本就患有肺痨的茶花女病入膏肓。茶花女弥留之际,阿尔弗莱德的父亲和盘托出真相,但为时已晚,薇奥列塔躺在阿尔弗莱德的怀里,带着对爱人的遗憾和内心的孤独,离开了人世,如茶花般凋落。
1852年2月,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在观看了话剧《茶花女》后深受感动,遂产生将其改编成歌剧的念头。
此后,威尔第请意大利著名的剧作家皮亚韦对《茶花女》的话剧脚本进行改编。皮亚韦遵从了威尔第的意思,从歌剧的角度把《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改名为薇奥列塔,把青年阿芒改名为阿尔弗雷德。原作中,玛格丽特孤寂一人的死去,歌剧中薇奥列塔死在他的恋人阿尔弗雷德的怀抱中。
除此之外,大部分剧情仍忠实于话剧,没作大的改动。1855年1月皮亚韦写完《茶花女》的歌剧脚本,尽管威尔第此时正忙于《游吟诗人》的排练,但他仍努力鞭策自己,在很短的时间里创作完成了《茶花女》的全部音乐。
歌剧《茶花女》杰出的现实主义风格,使它在世界歌剧史上,奠定了其伟大的经典地位,成为威尔第最辉煌的成就之一,也成为当今最受人们喜爱的歌剧之一。
今天,淄博市民见到的歌剧《茶花女》,是中央歌剧院的倾情奉献。此前,中央歌剧院版歌剧《茶花女》舞美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茶花女》背后的创作故事。
上世纪50年代,中央歌剧院首次将世界经典歌剧《茶花女》搬上国内的歌剧舞台,该剧成为第一部引进演出的西方歌剧,演出场次最多的西方歌剧(累计演出近400场),最为观众熟知的西方歌剧……可以说,《茶花女》之于歌剧就像《天鹅湖》之于芭蕾舞一样,它就是歌剧的代名词。
作为中央歌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茶花女有很多经典唱段,如饮酒歌、梦里情人,都是很多观众耳熟能详的,也是非常好听的,能让观众找回那份内心深处的爱恋。“此次表演舞美设计为高广健老师原版设计,是将舞台设计成一本打开的书的样式,所有的演员在书上面表演,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很多故事就像发生在书里一样。”改剧舞美相关人员说,歌剧的舞台美术可以很直观地带给观众一些他们认为的感受,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理解。
据了解,为演好这部经典作品,所有的道具、服装、灯光、音响等设备都是直接从中央歌剧院带来,包括一个由舞美、行政、歌剧团、合唱团、乐团等在内的150余人的团队,聚集了国内外颇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歌唱家、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导演、剧作家及舞台美术家。此次女主角薇奥列塔的饰演者是中央歌剧院副院长、女高音歌唱家幺红。幺红说,歌剧《茶花女》不仅是一部不朽的歌剧经典,更是一部艺术悲剧力作,演好这部经典要有敬畏之心。尽管自己已经不记得演出了多少场,但依然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唯恐辜负了艺术经典,辜负了观众,辜负了这舞台。
《茶花女》被称为全世界最受欢迎也最卖座的歌剧名作,而作为中央歌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每次演出,都会引起轰动,广受好评。此次作为淄博大剧院的开幕首演,也创造了保利旗下地市级剧院演出级别的全国之最。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④)东方时尚在全国有13个分公司(基地),淄博的项目是拆迁速度最快、施工速度最快、投产达效速度最快的。这“...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