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孔令海
“没想到家乡这几年的变化这么大,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愁味道。”正月十五刚过,马上要回南方打拼的王村镇李家疃村村民毕国海不禁感叹,半年回来一次的他一次一次的见证着家乡的发展蜕变,这让他发自内心的感慨。
“每次回来,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今年过年带着外地的妻子参观了大街、李家疃乡村记忆博物馆,还去了央视播出过的西铺村蒲松龄书馆,我真是由衷地感悟到只有走进传统村落,才能留住乡村记忆。”依依惜别之际,毕国海恋恋不舍地诉说着内心的情感。
有人说,一个村庄,不仅是几条路几座房,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记忆和印记,是生命出生成长的地方,承载着人一生的轨迹。“传统村落是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最好见证。作为省级传统村落,王村镇将充分利用好李家疃村这个‘活化石’,积极打造乡村记忆特色村。”王村镇党委书记王永庆摸着李家疃几百年的砖石,向村民们描绘着未来的美好发展。据了解,在开展3A级景区创建活动过程中,李家疃村已经通过了市级验收。
为了让“乡村记忆”深入人心,王村镇不断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力度,今年以来,王洞村、前坡村入选第五批省级传统村落,全镇省级及以上传统村落已经达到10家,传统村落数量居市区前列。名镇志列入第三批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并发行,传统镇志编修完成并开始刊印,着力打造北河东村、李家疃村2个省级精品村,西铺村、苏李村2个市级精品村;万家村乡村记忆数字博物馆被列入全国第一批数字博物博并正式开通上线;苏李村乡村记忆博物馆、王村醋文化博物馆建成并开放。在此基础上,王村镇正着手打造李家疃村3A级景区—王村醋、万家村博物馆—蒲松龄书馆—凤凰山田园综合体等旅游线路,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换。
传统村落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有着独特的乡村记忆。在南郊镇韩家窝村,村庄四周有九座小山,始称“九鼎莲花山”。韩家窝村便依山而建,其中韩茂椿、韩源老宅皆为明代建筑,具有明清时期的特征,灰瓦硬顶、雕廊画壁、木质门窗、砖雕正脊,古色古香的建筑保存较好,是地方传统民居的典型实例。“我们韩家窝村入选了第一批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这进一步激发起乡亲们浓浓的乡愁情结。去年8月我们开工建设了韩家窝特色乡村民宿,建设了3个庭院,每个庭院配备4套客房,目前已经基本建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韩家窝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如今村“两委”正努力打造特色古村旅游项目,在发展中实现乡村记忆的传承和发展。
现如今,以“乡村记忆”为代表的文化振兴正让新农村在新时代的宏大背景下逐步释放出崭新的发展活力。截至目前,周村区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扎实起步,全区上下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周村区所有村居均已达到美丽乡村B类以上标准,其中,王村镇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南郊镇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镇,韩家窝村入选全省第一批美丽村居试点。
“希望等中秋节回到家时,还能让我再眼前一亮,也衷心地祝愿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好,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临行前,将要外出的游子毕国海眼圈湿润起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肖瑶本报讯2月27日,“合作共赢,携手共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普惠金融产品推介会举行。区委常委、...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