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中见艺毫厘之间隐藏大千世界
秋季的一个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张店区共青团路的文昌古陶瓷博物馆,从商代原始青瓷到宋代汝窑月白釉水仙盆,馆内林林总总数千余藏品,但是最让记者叹为观止的还是馆长贾斌为记者展示的几个微雕作品。
笔墨纸砚、刻章、瓷瓶、奇石……起先,在贾斌向记者展示这几个精致的小玩意儿时,记者并没有觉得与其他艺术品有太大区别,仔细观赏才发现,在这些小玩意儿上都密密麻麻地刻着肉眼几乎分辨不出的文字。
贾斌先是从一个黑色盒子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块打火机大小的石头,从外表看,这就是普通的石头,但是在高倍数放大镜下,却暗藏玄机。“这块石头上刻了一整部《金刚经》,总共5300字。”贾斌指着石头有些自豪地对记者说。记者在放大镜的辅助下,终于看到了石头上整齐排布的《金刚经》,每个字无论笔画到神韵,都和正常文字没什么两样。
看完《金刚经》,贾斌又向记者介绍了用枣核雕刻的立体圆雕作品《核舟记》,贾斌告诉记者,过去的核舟为核桃雕刻,尺寸50*30毫米,而这个《核舟记》作品全舟尺寸约12*5毫米,在前人基础上作品体积缩小150倍,作品尺寸长度是前人作品的五分之一,其作品重量是前人的1/150。
最令人拍案叫绝的还数几个微雕毛体书法、诗词作品,记者在放大镜辅助下,竟能重新领略毛主席那气吞山河,纵横千古的书法魅力。
说起微雕艺术,可能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相比于煤炭、化工等大型的工程项目,微雕施工极小,但是在微雕艺人的刻刀下,毫厘之间竟能隐藏大千世界。在淄博,就有一位这样的微雕艺人,他能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信手拈来,不仅可以在方寸之间用各种字体展现5000余字的《金刚经》,作品在200倍的放大镜下观看,清晰明了。他还有一个绝活,就是对脉搏“毛体”的盲刻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一方小小的印章上,毛主席诗词错落有致,心神合一,令人叹为观止。
代代传承“独门秘笈”让微雕享誉海内外
“淄博微雕由传统微雕发展演变而来,历经130多年的传承,逐渐发展为具有淄博齐文化特色,集绘画、书法、篆刻、诗词于一体的独特的微雕技艺。题材因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而在微雕界独树一帜,蜚声齐鲁,享誉海内外。”贾斌向记者介绍,记者看到的这些微雕作品全部来自博物馆内的微雕非遗传承人于明。
记者了解到,于明是“于氏微雕”的第四代传承人。“于氏微雕”创始人于硕先生是清末知县,在同治年间以微雕浅刻艺术著称于世,与吴南愚有“南于北吴”之誉。第二代传承人于法曾,以金、银、钿器制作、修复为业;第三代传承人于振義,倾向于以各种印章、笔杆刻制各种图案、题词、书法。得益于淄博陶瓷艺术的发展,于振義扩大了微雕选材范围,开始了一些以陶瓷为载体的微雕创作,作品被济南、淄博、潍坊、北京、广州、上海等民间爱好者收藏。
于明是于振義次子,也是第四代传人,他自幼内承家传,酷爱书法、绘画、金石、篆刻的他传承并发扬了于氏家族微雕技艺的“独门秘笈”。于明继续父亲在陶瓷上的微雕绝技,并拓展至淄砚、燕子石等淄博特产上,创作了大批带有淄博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立体圆雕、枣核雕、毛体雕、盲雕等独特艺术形式,尤其擅长盲雕,即在肉眼看不清的情况下,全凭手感运刀雕刻而成,入刀有力,意在刀先,轻重缓急,随心所施,作品深受国内外藏家喜爱。
博物馆做依托“看不见”的艺术让更多人看见
扫描二维码可看视频
“于明的精微雕又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微雕。”贾斌介绍,传统的微雕多以司空见惯的吉祥图案为题材,于明却能巧妙利用雕刻材质,如五彩寿山石等的色彩变化,巧妙构图,全面发挥东方雕刻技术的所有技法,全面体现了东方微雕作品的线雕、浮雕、圆雕、巧雕技艺,及其山水、人物、花鸟、图案、典故、书法、印章等大范围的微雕艺术表现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微雕工具是从事创作的最直接助手和伴侣,主要包括“方刀”、“弯刀”等。贾斌告诉记者,随着“于氏微雕”技法的不断精细,于明创造自制了更为精密细微的刀具:铁笔、尖刀、平刀、园刀、三角刀等,最成功的自制刀具是铁笔,细如发丝,最小的只有发丝的七分之一,体积不仅小巧舒适,刀头更可以灵活更换,方便携带。“当雕刻对象小到极致的时候,脉搏、呼吸等都会影响创作,于明创作时并不借助放大镜等工具,雕刻全凭手上功夫和内心的感觉。”贾斌介绍。
如今,淄博文昌古陶瓷博物馆作为淄博微雕的保护单位,成立了项目保护小组,小组成员负责项目的传承保护,资料整理收集和研究发展。淄博微雕传承人于明作为文昌古陶瓷博物馆研究员和数位研究人员共同从事该微雕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淄博文昌古陶瓷博物馆正在筹建档案馆、文化长廊和淄博微雕文化艺术馆,现已经将原始微雕技艺完整的保存下来,建立了微雕传承人档案、改善传承人工作环境、大力支持传承人授徒传艺、开展篆刻教学活动。相信,于氏微雕这种“看不见”的艺术,能够依托淄博文昌古陶瓷博物馆,代代传承,从而被更多的人“所看见”。
(文/图晚报记者张丽)
新闻推荐
周村区与央企合作成立能源科技公司,推进供热高温水替代蒸汽工程 供热“汽改水”让家暖天蓝
□本报记者路意11月24日,随着区委书记沙向东和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士刚一同揭下牌匾上的红布,标志着...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