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淄博新闻 > 正文

民歌《赶牛山》一经传唱就走出淄博,走向全国。等到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演唱时,这首歌已经完全恢复到原来的歌词歌名,成为一首传唱久远的优秀民歌,更成为众多淄博民歌中极具

来源:淄博日报 2018-11-30 08:50   https://www.yybnet.net/

也许受艺术滋养,见到身板硬朗,精神矍铄的孙善佐时,令人难以想象面前的他已是85岁高龄。

从淄博四中音乐教师退休的孙善佐老人,是淄博市第一批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从教数十年,桃李满天下;40年前他参与改编的民歌《赶牛山》,一度推动这曲民歌走出淄博,走向全国。

在孙善佐家中,谈到兴奋时,他干脆拿起二胡拉了一曲《赶牛山》,随着欢快活泼、优美动听的曲调,我们仿佛看到了孙善佐老人那段激情燃烧的芳华岁月。

参与改编《赶牛山》

“年年是都有着三月三么来哟,姐妹二人么赶来牛山哎哎哟……”

随着民歌《赶牛山》的曲调一响起,退休多年的孙善佐老人思绪又回到当年苦心改编这首民歌的往事中。尤其是当唱到第四乐句“溜溜溜溜……”,孙善佐老人自豪地表示,“溜”字衬句把歌曲推向高潮,这正是他参与改编后的调子。

《赶牛山》是一首发源于淄河流域的民歌,后经音乐工作者搜集、整理、改编,才得以传唱至今。尤其1979年山东省民歌汇演,彭丽媛一曲《赶牛山》情动齐鲁,唱响全国。说起来,现在大家听到的民歌《赶牛山》的得来还有个曲折的小故事。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周村文化馆的刘洪早、博山文化馆的赵韵清、淄川文化馆的杨道坤三人在淄川区洪山镇一带的省庄搜集民歌,省庄的韩发俊为三人演唱了这首《赶牛山》。韩发俊会唱不少民歌,刚开始他先唱了几首其他的民歌,刘洪早他们都觉得不够新鲜,于是便要求他继续唱下去,怎知,这个老韩一口咬定再也没有了。

凭着对民歌的热爱,刘洪早三人耐心地给韩发俊做动员,可是,甭管他们怎么说好话,韩发俊倔着个脾气只是摇头抽烟,再也不开口了,一时间气氛比较尴尬。一旁,老韩的女儿沉不住气了,便说:“爹,你看这三位老师大老远的来咱这里一趟也不容易,你不是还有一个叫《赶牛山》的歌,你唱唱叫老师们听听吧!”听老韩女儿这么一说,刘洪早三人连忙真诚相劝。受大家一片诚意所感动,老韩他终于哼唱了这首歌。认真做好记录,刘洪早三人兴奋地一遍一遍地学,一遍一遍地唱。但是,它开头的乐句还不够欢快、跳跃,于是几人便把另外一个版本的《赶牛山》一句优美的旋律嫁接到这首的第一个乐句上,从而重新整理,收录到《淄博民间歌曲集》。

1964年,华东六省一市文艺创作汇演在即,各区县层层向上推荐节目参加市里的选拔会演。淄川区在研究创作节目时,想到了《赶牛山》这首民歌,可是,在那个年代用老歌唱旧词是不允许上舞台的,唯一的出路,只能靠旧瓶装新酒,填充新词。淄川文化馆文艺工作者陈倩想到把此前他创作的《毛主席看见峨庄嵧》(后修改为《峨庄嵧小唱》)一词,填在民歌《赶牛山》的曲调上。他专门邀请当时在淄博四中教授音乐课的孙善佐在此基础上再加工创作一首歌。

“民歌的曲调本身非常正规、非常严谨,根据新词按照原来的曲子,根本加不上,所以必须改编旋律,才能把新词加上。”孙善佐回忆说。思量来,思量去,孙善佐在改编时把该歌曲衬词的旋律扩展了一下,这样的改编让原来已经听熟了的旋律增添了几分新鲜感,音乐有了更大变化,乐曲更加丰富、有序,人们一听,耳目一新。

于是,淄川文艺代表队就是带着这首歌连同其他节目参加了市里的会演。会演后,节目被选中继续加工,准备参加省里的会演。在加工修改的过程中,歌曲的名字改为《峨庄嵧小唱》。赴省演出时,《峨庄嵧小唱》一经演唱,又被省里选中,参加了华东六省的会演,并获得歌曲创作奖,灌制了唱片。从此,这首民歌走出淄博,走出山东,走向全国。等到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演唱时,这首歌已经完全恢复到原来的歌词歌名,成为一首传唱久远优秀的民歌,更成为众多淄博民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当年,彭丽媛在淄博剧院演唱《赶牛山》之后,掌声雷动,多次谢幕亦不能下场……

一曲民歌唱不衰

采访孙善佐,话题始终绕不开《赶牛山》,谈到音节、衬词,孙善佐就哼唱一段,帮助我们理解其中的旋律、节奏。

孙善佐说,山东民歌作为中华优秀民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甜美、醇厚又不乏诙谐幽默的演唱风格很有魅力。《赶牛山》作为淄博地区民歌的代表,曲调优美动听,旋律活泼流畅,给人以喜悦和动感,尤其演唱时吸气深沉,声音富有弹性,气息流畅,将厚实有力的声波带给听众,特别有感染力。

广场舞、葫芦丝、手风琴演奏……自从淄川区创新建起“淄川文化云”,群众们的文化热情找到了喷薄而出的出口。不论走进淄川区文化云的哪个服务站点,文艺演出都开展得如火如荼,每当听到《赶牛山》乐曲响起,孙善佐会驻足倾听,心潮澎湃。

艺术,有穿透人心的力量。这样的力量,亘古不变。刚退休时,孙善佐继续发挥余热,在淄川齐鲁艺术学校为学习艺术的学生们教授声乐、钢琴、手风琴等课程,尽己之力让艺术在普通学校里更加普及,其中民歌《赶牛山》是必教科目。

一曲发端于淄河流域的优秀民歌小调,犹如淄水汤汤,源远流长,滔滔不绝。现今《赶牛山》这首小调已发展出曲艺、舞蹈、合唱等几十个版本,多种文艺形式,这是淄博大地上的文化瑰宝,是老一辈艺术家们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直到今天,《赶牛山》依旧让人们感受到淄博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劳动创造生活的美好向往,他们用歌声抒发质朴情感,用歌声激励着后人,声声不断,直到永远。

满腔痴情为艺术

改编歌曲时,孙善佐已经是淄川区的文化名人。1956年9月,22岁的孙善佐从山东师范学院(现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乐教育专业毕业。当时他主动要求下基层,从老家济南来到淄博工作。一开始,在原张店区十一中任教,半年后又来到新建的淄博四中任教,一直从事音乐教育,直至退休。

据孙善佐老人介绍,刚来淄川时,当地的文化艺术活动比较少,也比较落后,当时的中小学基本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孙善佐多才多艺,不仅能够参与创作,还擅长二胡、手风琴、钢琴等乐器,可以随时参加文艺演出。所以,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淄川区文化馆经常把他“借”去参加各类文化演出,虽是音乐教师,他却成了淄川区文化馆的“常客”。

1966年,孙善佐被抽调参加淄川区文艺宣传队,一边创作歌曲,一边兼任舞台伴奏。那时广受欢迎的舞剧《赤脚医生心向党》在淄博市内巡演,其中就有孙善佐所作的五六首曲子。

从淄博四中毕业的学生,至今仍记得每周音乐欣赏课上,孙善佐老师总会带着双卡录音机,给大家播放《蓝色多瑙河》等世界名曲的情景。孙老师的音乐课丰富多彩,有音乐欣赏课,有视唱练耳课,这对于当时的学生来说,既前卫又新潮,启迪了很多学生的音乐视觉。

“音乐课不是唱歌课,我除了教学生学唱之外,还开设了欣赏、视唱练耳等科目,先让学生从识简谱开始,再独立演奏乐器、唱歌,这是培养学生学好音乐的基本条件。”孙善佐表示。

教学四十年,与音乐同行。提起教过的学生,孙善佐如数家珍。学生韩克俭唢呐吹得非常棒,从山东艺术学院毕业后直接参军,后任职于福建前线文工团。学生信惠忠专门从事音乐创作,先后在市文化局、市文联担任领导职务。孙善佐回忆,1957年淄博四中第三级毕业的学生中,直接选拔到淄博市文工团的有十几人。从教以来,他教过的学生从淄博四中考上大学音乐专业的不下40余人。

“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在音乐世界里坚守一份宁静和最爱,乃人生一大幸事!”这是孙善佐的心灵之语。

新闻推荐

好人不应该被遗忘 淄博高新区法院为“特殊当事人”捐款

本报讯11月23日下午,一场特殊的募捐活动在淄博高新区法院一楼大厅举行,院领导与干警们将一笔笔满载情谊的善款放进捐款...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民歌《赶牛山》一经传唱就走出淄博,走向全国。等到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演唱时,这首歌已经完全恢复到原来的歌词歌名,成为一首传唱久远的优秀民歌,更成为众多淄博民歌中极具)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