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莹
田间玉米黄,秋收正当时。10月2日,正值玉米收获的关键时期,一辆辆联合收割机穿梭在田间地头,乡村田野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里是南郊镇常旺村的“三秋”生产现场。“现在的农活很多都不用俺亲自动手了,农业机械化程度这么高,俺可省心咧……”村民李守忠笑呵呵地表示,随着农业机械化和科学化程度的提高,他这个50来岁的老农民越来越省心,有技术人员的指导、农业部门的补助、农机手操作农机收获和播种,他甚至当起了“甩手掌柜”,收获的那几天再也不用把外地的孩子们都召集回来下地干活了。
区农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9月下旬以来天气晴好,周村区进入了玉米收获和小麦播种的高峰期。为了保障“三秋”生产,区农业局、区农机局等相关部门早准备、早动手,全力保障“三秋”生产。区农业局积极引导农民使用优良品种,并给予良种补助。从8月中旬开始,区农业局就引导各农资经营网点购进化肥、农药等农资,全区共储备小麦良种38.5万公斤,确保小麦良种及时统一供种到村到户,保证秋种需要。
为确保粮食稳产高产,农业部门还积极推广新技术。“你看,俺们攻关田的亩产比去年多了三四十斤。”在经济开发区蒋家村,徐成祥夫妇种起了攻关田,两年下来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今年,在做好秋收的同时,区农业局还通过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施高产攻关示范,对区域内农民进行高产栽培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业产出水平。通过田间课堂、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开展现场指导和面对面服务,大力推广作物栽培和管理新技术,提高“三秋”生产科技含量。
“‘金九银十\’是丰收季,辛苦了一年的农民们盼的就是这个时候,所以我们要做好本职工作,尽全力保障‘三秋\’生产。”区农机局副局长周军章告诉记者,为保障“三秋”生产顺利进行,区农机局提前检修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还田机、旋耕机、播种机等“三秋”生产相关机械1300余台。同时采取以修代训、厂商结合培训、专题技术讲座等形式,对农机手进行定期培训、轮训,向机手传授安装调试、日常维护、安全常识等技术知识及操作原理,培训各类农机手180余人次,确保“三秋”机械化生产安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三秋”时节是农机作业高峰期,机具零部件磨损严重,农机零件若储备不足,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区农机局通过做好农机生产配套物资供应工作,指导农机供应部门准备各类农机零配件2000余台件,保证秋季农机化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在落实好各项保障工作的同时,周村区的秸秆禁烧工作也丝毫没有松懈。区农业局与秸秆收贮企业、秸秆收贮站等单位和个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和秸秆转化利用协议,加强对秸秆的再利用。各镇办对种粮大户进行全面排查、登记并签订协议,实行包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三向”联动,加强宣传,全面提高村民秸秆禁烧意识,避免秋收期间焚烧秸秆现象发生。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现在周村区的秋收时节是一幅“只见丰收景,不闻焚烧烟”的景象。
新闻推荐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刘笑丞。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天安门广场。现在,我们来到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是...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