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淄博医疗群山无高峰,那就大错特错了。
成绩为证:全国百强医院、全国高级卒中中心50强、2017年山东省三级综合医院绩效评价综合排名中位居全省第9位、全省唯一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先进单位、急危重症救治全国领先……这一串串成果告诉我们,淄博医疗全面崛起,广大淄博民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高效、温暖的医疗服务了。这是连日来,淄博市民茶余饭后、田间地头说的最多的话。
培育高端:
打造高水平现代化医院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强大的学科实力是一家医院的发展之本。学科水平是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的根本。对此,市中心医院坚持“厚实基础,涵养特色,培育高端”学科发展思路,鼓励所有学科发展向上,优者给予重点支持,处理好综合和专科发展的辩证关系,以优秀专科成就医院的综合实力、社会声誉与业界地位。
采访中,市中心医院院长肖洪涛介绍,厚实基础就是打牢基础,加强“三基”知识训练,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技术水平。涵养特色就是提升如耳鼻喉科等省临床重点专科的基础上,再发展4-5个在全省叫得响、立得住的特色专科,打造“五官医院”。培育高端就是引进国际、国内高水平的知名专家团队,如陈义汉院士工作站,高层次嫁接,实现“医、教、研”一体化引进、“医、防、康”并重式发展为主线的团队集体对接方式,提高本土医生的技术及科研水平。
据了解,该院将再建3家院士工作站,力争3年内培育1-3个领衔学科,提升医院的业界地位。医院不断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力度,先后与以色列Matat组织、德国SES组织、意大利GVM医疗集团、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台湾振兴医院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3年来,累计有50余名国际顶尖医学专家到院工作累计500余天,开展手术350台,诊治病人3000余名,为医院带来了国际前沿的先进技术和全新理念。
多学科诊疗:
强化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医院是干啥的?关键时刻救命的。说得再好听,关键时刻冲不上去,治不了急危重症,民众是不认可的,更是不答应的。”说起医院今后发展,市中心医院执行院长李良一番发自内心的感慨。
李良进一步介绍,未来学科建设的重点将是多学科协作,真正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为疑难重症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作为全市医疗中心,市中心医院在提高医院医、教、研、管理等方面整体水平的同时,将现有学科进行整合,立足于心脏、脑卒中、创伤等急危重症学科建设,将多学科协作定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医院向疑难重症诊疗归位。
据悉,该院心脏中心推行心梗病人区域协调救治,成立了全市心电远程会诊联盟,2017年完成急诊PCI696例,居山东省乃至全国领先位次。脑卒中中心年筛查病人4000余例,完成各类介入手术治疗239例,被国家卫计委授予“国家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和“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进入“全国高级卒中中心取栓技术”50强。创伤中心通畅了多发伤、复合伤、严重创伤病人的“急诊绿色通道”,成功救治创伤患者3万余例。2017年,医院牵头成立了淄博市心血管、脑血管、重症医学和创伤救治4个专科联盟,建设了全市急危重症疾病救治平台,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的示范、带动效应,搭建了医疗资源共享的桥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根据省、市诊疗中心建设规划,下一步医院将着力打造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肺癌早期筛查诊疗中心、肿瘤诊疗中心等多学科诊疗中心,并逐步建立区域病理诊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进一步拓展增强医院的发展动力,提升核心医疗服务能力。
人才立院:
撑起淄博医疗群峰脊梁
设备再好,制度再完善,没有优秀人才作支撑,必将空欢喜一场。
对此,市中心医院始终将打造一支技术有优势、科研有方向、学术有地位的人才队伍列入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人为本”,搭建人才成长平台。
医院制定了学科建设规划,建立激励机制,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近三年来,先后引进博士36名,硕士240名。对于后备人才、青年人才和业务骨干给予大量投入,2018年,医院制定《中青年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加大力度发展、培养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视对管理干部培养,先后分批次组织200余名中层干部赴浙江大学进行封闭式管理培训。鼓励人才出国研修,医院与美国、德国、意大利、以色列等十余家国外医院、科研院所合作,先后派出50余名医疗技术骨干赴国外进修培训,医院成为2017年度被山东省人社厅评为省内唯一一家“山东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的医疗单位。
采访中,记者从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中看到了人文医院的厚重,从医院角角落落闻到了书香医院的芳香,从患者脸上的笑容读懂了温暖医院的热情……
新闻推荐
热!热!热!最近的天气十分炎热,太阳光像利剑一样刺向大地,刺穿了植物、动物、昆虫、建筑,连人都不放过。人们想着法抵抗...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