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提问的前提。例如,在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中,有的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就等于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有的学生把一个等腰三角形沿着它的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那么三角形面积就等于高乘以底的一半。比较这两种不同推导方法,一名学生提出两个公式中的“除以2”意思一样吗?学生再次思考,重新审视两种不同推导方法,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倡导质疑释疑,让学生会问
数学课堂教学应倡导学生质疑,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表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自由探索的空间。如在教正方形面积时,有同学发问:“老师,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4=16,面积也是4×4=16,周长不就等于面积吗?”我肯定了这名同学能大胆质疑,然后让学生们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达成一致认识:第一个4表示的意思一样,第二个4表示的意思不一样,而且积的单位也不同,一个是长度单位,一个是面积单位,所以这个正方形周长不等于面积。通过这样的质疑、释疑,增强了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他们的思维日趋严密。
三、教会提问方法,让学生善问
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这是拓宽思维的关键。教师平时就要做出示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敢问善问。当学生有疑义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赞赏或点拨,引发学生思维火花,或用商量的口气问学生:你看这样列式行吗?还有其他方法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教师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训练,他们就能提出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让他们想问、敢问、会问、善问,从而使其问题意识不断增强,获得更加主动的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在刚刚结束的上合青岛峰会上,淄博元素大放异彩,华青瓷被选为峰会欢迎晚宴餐具,西冶工坊琉璃被选用为主会场...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