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磊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周琳袁朋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三月的春风最是暖人,伴着从窗外传来的阵阵鸟鸣,淄博体膳保健用品商行法人张丽丽起了个早,简单洗漱后,便前往张店区行政服务中心。
“办理流程不到一小时。”3月26日,张丽丽手里拿着刚刚到手的营业执照,喜悦之情难以掩饰。
而在以前,像张丽丽这样的情况,要想开个保健用品商行,得去工商、食药、税务等部门,至少花费好几天的时间才能办理营业执照。如今在张店区政务服务大厅,不到一小时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
“手续办的顺利,省时省力,咱干起活来也带劲,越来越有底气!”张丽丽说,经过前期大量考察,对自己的买卖信心十足,等商行步入正轨后,自己打算逐步扩大规模。
随着淄博市商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淄博市企业投资创业热情进一步高涨,市场主体数量呈现了“井喷式”增长。
从淄博市工商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中旬,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超过了40万户,同比增长17.4%。与商事制度改革前相比,淄博市市场主体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数、市场主体活力等表现抢眼;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全力助推了该市新旧动能转换。
今年,淄博市工商局继续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在全面、深化、完善、提高上做文章,打造淄博市营商环境“新高地”。元旦以来,淄博市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148户,而在商事制度改革前,这个数值不超过80户;目前,淄博市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865.8户,而在商事制度改革前,这个数值只有428.2户。截至2017年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增幅,位列全省第一;全市新增市场主体增幅,位列全省第三。增速代表发展趋势,反映出淄博市市场主体活力正在释放,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同时,新设企业、新兴行业的大量涌现,有力助推了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到2018年3月,淄博市企业类市场主体第三产业占到了69.2%。商改前,淄博市企业类市场主体第三产业占59%,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在新设企业中,服务业企业大增,特别是互联网+、文化、旅游、教育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通过“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商务秘书企业等改革措施,也促进了众创空间、创客工场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
“服务业快速增长,正是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真实体现,也必将为我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淄博市工商局党委书记、局长石广博说。
不仅如此,为了鼓励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3月20日,淄博市发布《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除用地、财政等支持外,对返乡下乡人员初始创业失败后生活困难的,可按规定享受社会救助。
在优惠政策上,包括简化市场准入、创新金融服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实施创业补贴政策、落实用地用电政策、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等。《意见》明确,加快将现有财政政策措施向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拓展,将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项目纳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农村信息化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各类财政支农项目和产业基金扶持范围。
社会保障政策上,返乡下乡人员可在创业地按相关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有条件的地方要将其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按规定将其子女纳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对返乡下乡人员初始创业失败后生活困难的,可按规定享受社会救助。持有居住证的返乡下乡人员的子女可在创业地接受义务教育,依地方相关规定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新闻推荐
为激发组工干部活力干劲,努力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系统,周村区委组织部围绕“认真、专业、担当、作为”导向,积极开展全区组织系统“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围绕“认真...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