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健 孙菲菲
莱城区和庄镇马杓湾村有着众多具有历史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有些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过去,这些历经风雨的建筑在村民眼中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之处,随着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和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这些建筑成了加快村庄振兴发展、村民增收致富的“宝贝疙瘩”———
3月23日,记者来到莱城区和庄镇马杓湾村。在村“两委”办公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仲维清端出了厚厚一摞材料,都是这几年来村里为保护传统历史建筑、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从2012年起,我们着手对村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搜集整理。2015年开始申报省级传统村落,历经三年,去年终于成功入选。”仲维清说。
马杓湾村是一个有着670多口人的小山村,虽然村不大,但有着丰富的历史建筑等自然人文景观。但由于缺乏文化意识和保护意识,在村民眼中,除了口口相传的往事,这些“老建筑”仅仅就是一些“有年岁”的“老屋”。
变化始于2012年。当时,与马杓湾村仅有两公里之隔的淄博市博山区五阳湖生态旅游区开工建设,引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我们村环境好,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离不开人气。现在人就在家门口,就要想办法把人引进来。”仲维清说,“传统文化资源就是我们村的一块‘金字招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招牌树起来、亮出去。”从当年开始,仲维清就和村“两委”开始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对上申报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他们克服各种困难,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015年,马杓湾村第一次申报省级传统村落,结果“名落孙山”。“虽然没成功,但我们认准了这是造福全村的好事,这口气决不能松。”仲维清说。2016年,马杓湾村开始了第二次申报,仲维清找到了本村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的袁州,袁州的导师绍磊教授正好从事历史古镇村方面的研究,对此十分感兴趣,立即派出6个人的团队到村里开展实地调查研究。“他们可是用了心思,你看看,这就是在他们指导下做的申报增强材料,内容更丰富、更规范。”仲维清说。2017年,马杓湾村成功入选省级传统村落,今年正在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
“申报只是一种方式,向更多的人展示推介马杓湾村才是我们的目的。”仲维清说。随着马杓湾村传统文化这块“招牌”越来越“亮”,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在家门口就找到了销路,尝到甜头的村民看到了传统文化带来的发展机遇,保护意识也“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参与了进来。在今年年初召开的村民大会上,村“两委”决定将今年作为“村民素质提升年”,传统文化意识和保护意识的提高被列为重要内容。
“保护利用好这些历史建筑,我们村才刚刚起了个头,在资金、规划以及修缮保护等方面,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现在,国家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保护利用好传统文化优势和环境优势,走生态发展的路子。”仲维清说。
新闻推荐
周六上午,我们小记者团一行来到了临淄区气象局参观采访,我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想一探究竟。进入大门,我发现有许多先进的设备仪器,这些仪器看的我眼花缭乱,老师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真是不看不知...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