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现在感觉很有荣誉感,成长也越来越有动力。”近日记者到临淄采访,去年被评为该区首批农村学校特级教师的稷下街道董褚小学李炅秀老师对记者说。
去年9月,临淄区表彰了全区首批农村学校特级教师,像李炅秀一样被评为农村学校特级教师的共有19人。对比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每个农村义务教育学区设立1个特级教师岗位”的规定,就目前临淄区10个农村学区的实际来看,临淄农村特级教师岗位的设置比例超过了省定标准的90%。
据该区教育局政工科科长贾峰介绍,临淄区考虑地方实际情况,对农村教师特级教师岗位数量计算办法做了调整,不再按照学区设置岗位数量,而是按照学区教师人数的1%设置岗位,按照这个算法,农村特级教师岗位比省定标准多了9个。
农村特级教师岗位不仅是一项荣誉,带来的还是待遇的提高。李炅秀说:“按照省特级教师补贴标准,农村特岗教师每月的补贴是300元,收入实实在在又提高了。”
一个“又”字引起了记者的兴趣。为什么说“又”提高了呢?李炅秀解释说:这些年,我们区不断创造条件提升教师待遇,以我个人为例,2015年全区建立了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我一直干着班主任,这样每月增加补贴400元左右;2016年实施了专业技术分级聘任,从专业技术岗位十级聘任到八级,每月工资又多出500元左右。”
提高教师职称待遇是临淄区加快教育新旧动能转换的一项重要举措。除了建立班级管理激励机制、开展专业技术分级聘任,2017年,临淄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快推进,创新实施了教师专业技术弹性岗位,按照专任教师数量的2%设岗,对部分已经够条件晋升职称的优秀教师,在学校现有的职称名额已满情况下,通过实施“弹性岗位”,让他们享受高一级职称的待遇,突破了职称评聘的瓶颈。
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临淄区每年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投入达到2000万元,其中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每年投入近1000万元,专业技术分级聘任每年投入近600万元,弹性岗位每年投入近400万元。
“这些教师职称评聘管理改革举措的相继落实,让老师们在职称晋升上有了想头、有了盼头,也有了奔头,极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贾峰说。
如今,更多像李炅秀一样的教师选择留在农村学校任教。就像李老师说的那样:在农村教学,除了待遇高,生活条件也改善了不少,关键是在专业成长上也不比城里差。
据了解,2017年,临淄区投资50万元启动了农村教师“暖心工程”,着力改善农村教师交通、午餐、午休等生活条件。今年,该工程投入将提高到200万元,教师受益面将进一步扩大。
董褚小学校长李明泉说:“原来老师们午饭都是自己带,或者到村里超市买点凑合一下,中午休息只能趴在办公桌上迷糊一会儿。现在学校为老师们配备了厨房、餐桌和午休室,老师们一起做饭、吃饭,吃完午饭还可以舒服地睡个午觉,条件好很多了。”
给位子、发票子,这些都不是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根源,关键还要给农村教师在专业成长上“指路子”。
这个“路”在哪里?除了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的倾斜力度、开展城乡教师结对帮扶、名师送教下乡等举措外,临淄区重点构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体系,也就是“三航工程”。
据贾峰介绍,所谓“三航工程”,即启航工程、引航工程、远航工程。按照“分类培养、梯队推进”的原则,通过实施三个工程,着力引导教师沿着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的路线发展,构建一个定位准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教师培养体系。
在“三航工程”引领下,李炅秀的成长一点也不比城里的教师慢,临淄区骨干教师、临淄区教育科研专家库成员、淄博市骨干教师等荣誉让她的成长之路越走越宽。李炅秀说,下一步她要努力成长为乡村学校的教育家型教师。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的第一资源,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给他们更多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让乡村教师成为人人都羡慕的职业。”临淄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学刘建伟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在企业采访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淄博经济开发区因地制宜、顺势而为,聚焦培育大数据、大健康、高端制造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争创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先行区,全力打造新旧...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