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更加重视并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小学班级合唱这种因地制宜的艺术活动形式,对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良好品德的塑造和人格的完善,具有强大的作用。
一.以美喻知,观念引领
低幼学生对合唱知识了解甚少,以为嗓音亮,声音高,很卖力就是最优良地去学习合唱了。教师合唱训练伊始,要让他们懂得:合唱不同于独唱,不得突出自我,而是将声音与全体有机融合在一起。这其中有一个声音不和谐,就会破坏整体的效果。每个人要有极高的协调性与“合唱敏感”,不可突出,不可独自表现。而对每个学生来说,形成好的声音首先要好好听,还要刻苦练,细心体会。学生在家里都备受长辈们的宠爱,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和较强的个性;作为合唱老师,我们就应该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深入调查研究,合唱训练就是把这样的“粗坯”逐步打磨和修整,最后不但成为可用、好用的材料,还要升华成一块块美玉。
二.智趣导学,借石攻玉
训练合唱是九曲十八弯、山重水复、披荆斩棘的过程。要降低难度,放慢进度,生动灵活,逐个击破。教师运用新颖多样的方法去引导。
比喻。学生的发声位置不高,我就问他们:开水开了是怎么响?学生就:咕嘟咕嘟咕嘟,呜……(学生有生活经验,水烧开,沸水向上顶壶盖,音位置自然就提高了,这几个字不可能窝在喉头里发出来,位置自然就提高了。)还有,你和天上的云霞打招呼,会怎么唱?你去呼唤天上的大雁,会怎么唱?学生心自然就提气、打开口腔鼻腔去唱。
幽默。还比如说:同学们,你们的声音像装在一个很大很厚的罩子里,听不出来,好像别人问你存折密码,你不想让人听出来是多少似的。同学们哈哈一笑,然后就会自觉调整气息,打开音道。
联系生活。例如:民歌《对花》,我就非常投入地用民歌腔唱:五一班男生哪锅(个)最帅?我们班男生个个都很帅。七个隆咚猜冬猜,个个都很帅。全班同学非常兴奋,对民歌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三.德艺并进,锤炼意志。
合唱艺术是从演唱者的心灵出发,到达聆听者的心灵深处;教学语言也如此,准确、简练、打动人心。教师要用自身做强有力的证明:合唱提升人,不需任何资金投入,一昂首挺胸运气,一张嘴动情演唱,就会陶冶性情,舒展血脉,有益身心健康。
合唱学习细而繁杂,训练过程艰苦,教师要有颗童心去吸引,有颗爱心去包容,对于个体调皮、先天素质极差,基础差,心理家庭环境有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细心去关怀,用正确方法去改变,“以合促和,以和促合”。
四.细心沉潜,循序渐进
播下一粒种子,耐心培育发芽,长出一棵幼苗,期待蔚然成林。训练班级合唱其实也同时是打磨教师:要不怕失败,不吝惜自己的一切:时间、精力、金钱,不计较任何得失全力以赴。教师遇到任何问题都不要着急,善于鼓励、肯定。有时老师觉得讲的是真话、实话、专业的话,但对于小学生,他们很可能因此失去了对声乐学科的兴趣。
班级合唱是汗水闪烁的滴滴光芒,又是集体团结的成功——心与心相融,声与声共鸣,人与人同乐。让优秀的合唱歌曲、高雅的音乐净化孩子们的心灵,让学生在歌唱中充分体验真、善、美,在神奇的音乐宫殿中徜徉、成长!
(作者单位:周村区北门里小学)
新闻推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谈硅元 硅元瓷器 对中国陶瓷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看了展览,我非常激动。山东陶瓷在历史上不是官窑,但它的历史却非常漫长,9000年前的陶片,在淄博找到了。这里有深厚的陶瓷文化,更有雄厚的科研力量,新中国自主创新的陶瓷材质集中在淄博,集中在山...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