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淄博新闻 > 正文

博山:“三张好牌”力促乡村振兴

来源:淄博日报 2018-03-19 10:26   https://www.yybnet.net/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立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一个地区,如何结合当地实际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是值得大家研讨和践行的重大课题。

博山区立足生态环境优势,通过政策惠农、产业兴农、人才支农等多措并举,使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个美丽山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本报记者孙春晓

特约记者魏其宁通讯员王斌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民心所向。我们博山区要立足本地实际,以坚定的决心、十足的信心,不折不扣地贯彻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政策惠农、产业兴农、人才支农等一系列具体措施,真正让博山区的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日前,博山区委书记刘忠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政策惠农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区委、区政府立足博山实际,实施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有效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去年,我区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使乡村面貌大为改观,不少偏远山村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了脱贫致富。”博山区委农工委书记、农业局局长郑志斌说。

据介绍,博山区作为全省24处纯山区县之一、淄博市饮用水源保护地,地域小气候特征明显,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远离城市喧嚣和污染,全区森林覆盖率高达58.1%。近年来,博山区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力争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健全了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严格落实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和区级涉农资金管理体制,提高资金使用效能。推广“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民投工投劳,让农民更多参与建设与管护。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乡村振兴公益性项目。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需求。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提升直接融资能力。规范发展“互联网+”普惠金融。建立完善了农业补贴、涉农贷款、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的联动机制。

据了解,该区坚持规划先行,统筹编制城乡规划、农村建设规划、特色小镇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美丽乡村亮丽名片。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全域创建,深入开展美丽乡村“三级联创”,做好“四边”村庄“五化”治理。全面做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重点做好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连片创建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重点策划四条路线:第一条是“源泉——池上”线,沿线村庄26个,突出红色文化、猕猴桃采摘及精品民宿特色;第二条是石马—博山线,沿线村庄18个,突出生态湿地公园、蓝莓及草莓采摘体验等特色;第三条是地质生态旅游线,沿线村庄8个,突出溶洞景观、山林生态、精品民宿等特色;第四条是古村落乡愁旅游线,沿线村庄13个,突出古村落、古民居、博山民俗文化等特色。做好美丽乡村示范村提升工程,把中郝峪村打造成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上瓦泉村和乐疃村打造成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划定乡村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红线,对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古名树木及文化遗址要建档立卡,纳入保护名录。

产业兴农

增强乡村造血能力

初春时节,春寒料峭。而博山区博山镇上瓦泉村的草莓采摘大棚里,却是盎然春意,花果飘香,游人如织。记者采访时发现,这里的草莓大棚有108个,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蔚为壮观。

“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兴旺,有机富硒草莓的种植、观光、采摘就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今年,草莓大棚安装了智能设备,通过手机就能看到草莓的长势和棚内温度、湿度等,科学、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大大提升了草莓的产量和口感,今年的草莓是历年来最好吃、产量最高的一年。每斤草莓售价30元左右,虽然比市场上高出几倍,但前来采摘、体验的游客仍络绎不绝。”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上瓦泉村党支部书记王金成说,产业兴旺让村民的收入从原来的不足2000元,增长到现在30000多元,但他们并不满足现状,近日,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讨发展规模化榛子种植,并带动周边几个乡村共同做大榛子产业。

据悉,上瓦泉村只是博山区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该区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适合山区特色的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打造“特色种植+休闲采摘”品牌。提升农村电商应用水平,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及农户,借助淘宝、京东、苏宁等第三方平台,拓展农产品网络销售,实现网络营销品牌化、市场化、信息化。

同时,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资源、土地入股方式,采取“公司运作+村民入股”的模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推进农业、林业、渔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把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培育成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增效和农户持续增收。支持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把猕猴桃、桔梗、板栗等特色产业做成强势产业。积极发挥中郝峪村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动作用,打造10个以上省内影响力明显,优势产业突出、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特色村,打响“生态博山、养心养生”品牌。

人才支农

擦出乡村振兴火花

池上镇聂家峪村是博山区最东南端的小山村,这里虽然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村里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民宿、餐厅和樱桃采摘园,但因缺乏运营人才,村里的农家乐发展得不顺利。“现在好了,我们把乡村旅游资源托管给淄博奇遇农业有限公司,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不但省心、省事,农家乐也渐渐火了起来。”聂家峪村村主任黄元才说。

据了解,淄博奇遇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浩是博山城里长大的90后大学生,和他一起创业的也是一群刚刚毕业、敢想敢干且具有专业素养的年轻人。“之所以给公司起名叫‘奇遇\’,就是想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农村,为乡村振兴出把力。”王浩说,根据聂家峪村的情况,他们在网上建设了一个与之相同的虚拟村落‘奇遇村\’,游客成为奇遇村村民后,就能享有免费体验新项目、定期参与活动等村民待遇。通过这一集农业、旅游、社交于一体的网络平台,打通了线下、线上共享瓶颈,通过组织“拯救地球大作战”、“奇遇五一狂欢节”、“奇遇村端午文化艺术节”、“山谷里的歌声”音乐会等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掀起了聂家峪的乡村旅游热潮。一年下来,聂家峪的旅游收入就由之前的60万元增长至100万元,之前闲置的民宿常常供不应求。

像聂家峪这样的乡村要致富、要振兴,引进人才就是最关键的一步。博山区从政策、配套等各方面努力,推动人才下乡,将人才所学知识转化为乡村发展的思路,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动力,不断激活乡村丰富的资源。

“我们将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高质量建设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三生三美\’美丽乡村。”采访即将结束时,博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聂玉彬信心满满地说。上瓦泉村草莓采摘大棚用上了智能化设施

新闻推荐

临淄:“三项第一”领跑全年工作

今年以来,临淄区围绕全市“十个率先突破”,聚焦工作抓落实,仔细研究,梳理谋划重点工作,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全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确保今年工作起好步。在2月份的全市综合考核中,文化名城建设...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二月二 开农耕2018-03-18 10:43
猜你喜欢:
评论:(博山:“三张好牌”力促乡村振兴)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