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淄博新闻 > 正文

乡村振兴急需年轻人加入 聂家峪村脱贫记(三)

来源:大众日报 2018-03-19 07:03   https://www.yybnet.net/

◆关键词:记者蹲点看脱贫

□本报记者刘磊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马森棋鲍成

90后返乡创业

搭建“梦想舞台”

“轰轰……”3月1日,一阵发动机轰鸣声打破了午后聂家峪的宁静,村党支部书记梁衍宏迎下几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后,没有过多寒暄,便一起径直走向民宿。

为首的两位年轻人正是淄博奇遇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浩和其合伙人黄元孔。两位90后的创业青年,虽然青涩的脸庞略显稚嫩,但作为聂家峪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的合作伙伴却是实至名归。

陶艺讲堂、篝火晚会、山谷音乐会……2017年全年,奇遇农业在聂家峪举办了40多场活动,引流来3万多游客。节假日期间,之前闲置的宾馆常常供不应求。因此,王浩和奇遇农业深得梁衍宏和村里的老百姓信任。

“我们初步的设想是计划将这里改造成为游客接待中心,供游客休息娱乐使用……”聊起工作,黄元孔便一扫疲态,手里拿着设计成型的图纸,指着民宿入口处的一排石房侃侃而谈,对于聂家峪这座“奇遇村”已然有规划。

所谓“奇遇村”,是王浩和公司其他11名90后“小伙伴”共同打造的网上村落,集社交、旅游于一体,游客通过会员制,成为“奇遇村村民”,享有免费体验新项目、定期参与活动等“奇遇村”村民待遇。

其实,黄元孔本就是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聂家峪村人,大学毕业后放弃青岛知名旅行社工作,选择回乡创业的他对于双方的合作不仅积极促成,更认为聂家峪是“梦想舞台”。

两委成员年龄大学历低

乡村旅游发展遇瓶颈

聂家峪从2008年开始进行樱桃种植,到现在乡村旅游逐渐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历时九年多。2016年底,这个仅有136户人家、卧在山坳里的小村庄发展乡村旅游却再次遇到瓶颈,游客寥寥,村两委头疼,村民们疑惑。

虽然知道乡村旅游是彻底脱贫奔康的大方向,但具体怎样实施,梁衍宏和其他村两委却是一筹莫展。

“种地、养殖大家可能都是行家,可对于搞乡村旅游我们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梁衍宏说,聂家峪村4名村委,平均年龄45岁,最高学历不过大专,普遍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实不光聂家峪,池上镇其他43个行政村的情况也大抵如此。村两委“年龄大、学历低”成为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摘“穷帽”的障碍。

如何按照现代旅游消费特点,发展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旅游业态?在博山区委书记刘忠远看来,一方面要科学规划,认真做好项目策划,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用相对超前的意识、科学的思路、全面的措施来指导乡村旅游开发。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特色乡村文化,尽量保存村庄原有机理和整体风貌。

乡村振兴急需年轻人加入

2016年12月,在黄元孔的“穿针引线”下,各有所需的聂家峪和奇遇农业,一拍即合。梁衍宏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与淄博奇遇农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决定让这些年轻人试一试。

“策划、组织创新性的活动,帮助村落与组织及学校进行对接,利用互联网便捷、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的特点,在最短时间内把村庄特色展现给游客。这是我们所擅长的。”黄元孔说。

2016年年底,“奇遇村”团队正式开始对村里的农家乐经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仅仅3个月后,团队给村子里领来了第一批“奇遇村村民”,在一场“拯救地球大作战”的实景游戏中,游客们玩得不亦乐乎。聂家峪也在一次次活动中不断被市民知晓。

2017年,在双方的倾力合作下,“奇遇村”的活跃粉丝达到两千多人,聂家峪的旅游收入由之前50余万元增至近100万元。双方合作愉快,很快便有了进一步加深合作的想法。

“绿水青山因地制宜发展好,便是金山银山,利用所学为家乡作贡献,不仅能造福老百姓,还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王浩说。

今年元旦,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聂家峪和淄博奇遇农业有限公司决定成立奇遇聂家峪新公司。该村包括餐饮、住宿、景点等投资约2000万元的旅游设施,从2018年1月1日起全部委托奇遇农业运营。

“乡村振兴非常需要年轻人的加入,年轻人接受信息快,知识新、思路新、模式新,敢想敢干。这正是乡村最缺少的。如今农村的舞台很大,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乡村奋斗创业,做乡村振兴的‘最强大脑\’。”村主任黄元才对记者说。

■书记点评

创新政策吸引本土人才回流

淄博市博山区委书记刘忠远

乡村旅游扶贫大有可为,但要重视发展特色。发展乡村旅游,最忌一哄而起、照猫画虎、千村一面。要想盘活这潭“死水”,不仅要重视培养贫困村脱贫致富带头人,还要重视发挥返乡创业人才的作用,给他们创业创新扶持政策,吸引贫困村本土人才回流。

新闻推荐

周村站记忆二三事

□张洪训高铁时代,昔日周村火车站辉煌的过往已成为过眼云烟。而那繁华、热闹的场面,却常清晰地浮现在我脑际,恍如昨日。令我记忆最深的当属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周村火车站子弟兵从烽火硝烟的南疆...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

相关新闻:
冬日呓语——雪2018-03-17 10:43
猜你喜欢:
评论:(乡村振兴急需年轻人加入 聂家峪村脱贫记(三))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