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训
高铁时代,昔日周村火车站辉煌的过往已成为过眼云烟。而那繁华、热闹的场面,却常清晰地浮现在我脑际,恍如昨日。
令我记忆最深的当属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周村火车站子弟兵从烽火硝烟的南疆战场胜利凯旋的场景。偌大的周村火车站广场,盛况空前,云集了数以万计的周村市民,家乡人民用热情、质朴的胸襟欢迎子弟兵的到来。当可爱的子弟兵走下火车,踏上故乡这方热土的时候,广场上群情涌动,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响彻天宇,仿佛汇成了欢乐的海洋,欢乐的世界,喜庆的气氛畅漾在故乡人的脸庞。子弟兵的身影步入凯旋门、胜利门,穿过一排排如花似海、载歌载舞的欢迎人群,此情此景,蔚为壮观。
依稀记得,九十年代初的夏日,赋闲之时,我走进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悬挂着的一幅“天下第一村”的美景图,画面再现了小清河畔的周村“每每闻机声,户户织绸缎”之景象。我饶有兴致地驻足观望,欣赏着洒脱大方、飘逸隽永的书画力作。在周村站候车大厅能感受到赏心悦目的精神滋养,让我大饱眼福,如醉如痴,心存感动。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那时我在周村一家企业做营销工作,每年出差的机会甚多,便与周村站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每出发之际,都在周村站候车大厅耐心等候,从人流涌动的车站“检票口”上车,耳听火车的鸣笛和火车运行中与铁轨碰撞奏出的“铿锵”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营销产品,催收货款,出差在外月余,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当我踏上回程的火车,一路前行,每每在车厢内听到列车员吼着嗓门喊道:“周村站到了!”那种亲切感不言而喻。当我兴致勃勃地提着行囊走下火车,从“出站口”踏入车站广场时,沁人心脾,顿觉回家的感觉真好。
时代在飞速向前,伴随着高铁的发展和交通方式的转变,因与中心城区淄博站毗邻,周村火车站的规模已不适应当下交通的运载能力,完成了历史赋予她的使命后遗憾的退出了历史舞台。过去一度繁华的周村站已变得冷清了,车站川流不息的景象已从我们的视线中淡出。交通上的劣势必然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镶嵌在候车室楼层上方的“周村站”字样也已不见了,辉煌的过去已成为了一种记忆。不过鳞次栉比的候车室大厅犹在,行李房的楼宇犹在,还守望着往日周村站的那份繁华与荣耀。
新闻推荐
淄博市博山区委书记刘忠远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贫困人口长期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要注重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增强脱贫的志气和决心,激发改变贫...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