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铭强
对锣鼓的记忆是我乡土情感中的一个兴奋点。小时候,村里每逢节庆喜事,唱戏扮玩,都有锣鼓队来活跃气氛。敲锣易于将耳朵叫醒,打鼓更令人热血沸腾,还是孩子的我们,就在乡亲们舒展的眉眼前,人来疯似地撒欢奔跑,模仿并仰慕着锣鼓手粗犷豪放的动作神情。说话听声,锣鼓听音,乡亲口中的俗话我们是不能领悟的。在我们眼里,锣鼓手打击出来的精彩,不过是我们孩子闹腾的伴奏罢了。偶尔问过大人才知道,给乡亲和我们带来喜乐的那些锣鼓,是从百里外的大周村买来的。
没想到,后来我就定居到周村,而且一晃近三十年了。早前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锣鼓,已渐渐退守为一种民俗表演。元宵节前后,淄博各地都传承着芯子、扮玩一类的民俗盛会,浩浩荡荡的表演队伍中,仍会出现锣鼓喧天的阵势。我觉得,淄博锣鼓乐的持久生命力,与民风有关,也与周村乐器制造业的兴盛相辅相成吧。
周村民俗专家郭济生先生,是我的老师,因了一本宣传周村文化的书稿,布置了一节有关周村乐器的撰稿作业给我,于是我得以翻阅到一些文献记载,见识了周村乐器制造业的辉煌。
周村自明代就出现了乐器作坊,货郎串乡所用的月锣,卖糖人所用的尖边锣,民间说唱者所用的手锣,十五扮玩所用的大鼓腰鼓,都成了周村乐器作坊的俏销品。民国《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中记载周村:“锣鼓销路颇广,近而青岛、济南、潍县、烟台、泰安、德州,远则天津、上海等处”。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以及四小名旦、四大须生等京剧名流所在戏班,都来买过虎音锣,一度掀起京剧舞台上必用周村锣的热潮。建国后的鲁东乐器厂,为中央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东方歌舞团以及美国、日本等国的大型文艺团体生产了近百种乐器,成为新中国出口的荣誉产品;为中央乐团排庆祝建国十周年节目赶造出直径1.3米,重80多斤的大叉锣,堪称世界上最大的铜锣,号称“东方最强音”;仿造出来的古编钟乐器,演奏了《东方红》乐曲,通过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向全世界播放。在锣鼓盛行的年代,这些都成为了周村的骄傲。
人一旦有了怀旧之念,对其过往的追思就容易上升层次。再度听音锣鼓,发现它奏出的,不仅仅是一方百姓的情感宣泄,还是岁丰年稔的喜乐陶醉,还是黄土地上顽强生存的嘶喊。当我后知后觉了锣鼓在生命里的分量时,人们日常喜庆场合却多改用了礼花鞭炮等形式,周村锣鼓的生产经营也步入下坡。
戊戌春节来到,一纸禁放鞭炮的倡议下发,周村老百姓齐刷刷地执行。没了鞭炮声的年,只是少了些噼里啪啦的火花而已。初七上班途中,我意外在一些企业门前,见到了锣鼓队,“咚咚锵”的乐声又将我内心深处的乡土记忆唤醒了。
有污蓝天白云的鞭炮或许即将渐远了,敲锣打鼓是要再度出山的节奏吗?周村锣鼓业重振雄风的时机将要到来吗?我真的好期待!
新闻推荐
跟着晚报去旅行【不用护照走三国,游三省】 中国【湖南(张家界、天子山、金鞭溪、十里画廊、土家风情游) 贵州(黄果树大瀑布、天星桥) 云南(昆明、大理、漓江、普洱
晚报讯近日,不用护照走三国,游三省专列推出后,报社咨询电话响个不停。如果不是火车专列,老年朋友很少单独去趟张家界,因专列一线多游的优势,在去到贵州、云南的路上,特别安排了在张家界停留2天...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