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化名城建设,市政协积极发力,主动作为,全力助推,展现了政协人的力量和担当。
对内存史资政
对外扩大交流
春节前夕,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上下两卷120多万字的《淄博记忆乡村》丛书在记者手中翻阅着,由衷的赞叹声响成一片。
“《淄博记忆乡村》一书的编纂,按照‘村庄有名胜古迹、有历史人物、有传统项目、有传说故事\’的标准,筛选全市405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以纪实性文体配以珍贵照片,对淄博市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挖掘和梳理。该书对于留住淄博市乡村记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名城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李美英介绍。
据了解,近年来,市政协完成了《淄博抗战纪事》《淄博区域文化通览》《淄博历史文化遗产博览》等书籍的编撰工作。其中,《淄博抗战纪事》一书还被省政协评为全省优秀文史书刊一等奖。影响深远的《淄博文学史》上起先秦、下至清末,共计60余万字,不仅是淄博市文学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市政协为建设文化名城、向全市人民奉献的一件宝贵礼物。
摸清“家底”
建文化人才队伍
“推进淄博市文化名城建设,必须聚焦聚力,重点突破。怎么突破?除了要着力擦亮打响齐文化品牌、加强对齐文化的系统深度挖掘、全面推动齐文化阐释开发利用外,还要着力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切实为文化名城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在文化名城软件建设方面,市政协做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市政协秘书长李先坤表示。
据介绍,为全面摸清全市现有文化人才队伍数量、结构、分布及总体水平,为全市文化名城建设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去年集中精力开展了全市文化人才资源情况调查。市政协文教委主任金晓莉介绍,调查范围为全市从事文化艺术、工艺美术和文物保护、文化经营、艺术鉴赏与收藏等方面工作,在省内外、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当代淄博籍文化人才及优秀民间文化人才(含在外地工作的淄博籍人士和曾长期或曾经长时间在淄博工作的外地人士),分为书画、陶琉、戏曲音乐舞蹈与影视、齐文化及其它地域文化研究与文学创作新闻出版和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省级以上)等五大类。截至目前,共收到各类人员信息1211份,其中书画类478份,陶琉类401份,戏曲、音乐、舞蹈与影视类138份,齐文化及其它地域文化研究与文学创作新闻出版类122份,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类64份,其它类8份,基本上囊括了市域内绝大多数文化人才,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热烈响应。
去年,市政协建立起了一支文史哲专业结构相对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文史资料编纂队伍,从聘任条件、聘任程序、组织管理、聘任期限四个方面对文史专家聘任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这在全省各地市中尚属首创。聘请的15名第一批文史工作专家,全面参与全市文史资料的征集、编纂工作。据了解,今后,市政协将展开多批次文化人才队伍挖掘和聘任工作,这将对淄博市文化名城建设起到人才保障和持续助推作用。
新闻推荐
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门,小朋友们都会缠着长辈购买各式各样的烟花爆竹。到了小年,整个城市就迎来了第一波燃放烟花爆竹的高潮,此后每天鞭炮声不绝于耳,到大年三十达到最高潮。今年过年,记者在老家山东淄...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