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国家卫计委办公厅通报表扬“2017年优秀家庭医生团队”,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三宿舍社区卫生服务站岳峰家庭医生团队榜上有名,成为山东省获此殊荣的两个家庭医生团队之一。事实上,优质、高效,深得民心的家庭医生服务,早已成为机关医院的一张名片。图为医院部分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掠影。(李文鑫/摄)
这是一场对传统医疗模式的革命性探索。从被动等患者登门看病,到主动叩门帮居民防病,家庭医生这个在国外被誉为高档生活方式象征的医学模式,如今正在淄博医疗卫生界引起前所未有的理念变革。
这是一份给“健康中国”考题的优质答卷。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家庭医生服务的大众化、规范化推广,不仅让百姓得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呵护,更通过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提升了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这是一幅造福无数子孙后代的大健康产业蓝图。一家基层医院坚守初心,用5年摸着石头过河的辛酸苦辣,无数次探索、学习、总结、提升的泪汗,厚积成珍贵的家庭医生服务大蓝本,为450万淄博百姓传递着一座城市的铿锵暖音,展现“让人一辈子不生病”的健康蓝图。市委门诊部(科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主任黄兴芬:家庭医生:当好百姓身边的“健康急行军”
“从2017年10月30日着手,21天即完成高质量家庭医生签约2800人,重点人群签约1700人。上下一心,如臂使指,是我们实现高效签约的根本前提,也是市委门诊部家庭医生团队的工作常态。”黄兴芬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
高效,已成为市委门诊部的一枚行动标签。以一组事例为证:2017年初医院确定向家庭医生签约全面冲锋的目标后,市委门诊部在黄兴芬支持下迅速行动,率先在院内成立以巩庆利、董丽萍、董双菊、韩敏为首的4个家庭医生团队,就服务质量展开了“比学赶帮超”的热烈角逐;2017年门诊部承担着辖区内375名65岁以上老人体检的公益职能,仅仅用了半年即超额完成任务100人次;10月份国家及市里升级居民健康档案与家庭医生签约政策出台后,门诊部立即对任务进行解读与细分,在不影响查体、日常门诊基础上,只用了4天就完成全员培训。高效签约的3周内,家庭医生团队每天工作量高达16小时,护士于丽身上起满了疱疹,却一声不吭地默默坚守岗位,直到任务顺利完成。
高效,还体现在家庭医生服务细节。一位月子中的新妈妈,因身体肥胖腹部脂肪较厚,造成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一次在家中换药时创口流血,情急之下向其家庭医生李岭电话求助,当时淄博正下大雨,李岭没有片刻犹豫,收拾药箱立即为其上门换药,并在后期持续对其专业护理。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家庭医生团队纷纷量化片区内居民签约指标;成立微信群并实时通报个人工作进展,对成绩及时表扬,对问题及时解决处理;规范工作、例会、后续服务等制度,为效率扫清路障。
高效、专业的付出,让市委门诊部赢得越来越多居民认可。一个直接表现就是,有偿签约的患者越来越多,仅去年12月份就签约28个。科苑街道、瑞苑社区等周边社区居委会也纷纷被门诊部惠民便民的工作思路打动,不久前,瑞苑社区居委会为门诊送来“德风高尚、热心为民”的锦旗,并颁发了“为民服务先进单位”牌匾。
“只要百姓需要,我们就不惧健康急行!”黄兴芬言辞铿锵。市政府门诊部(公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耿佃涛:家庭医生:让爱的世界没有“看不起病”
“不让一个居民从健康路上掉队的信念,不仅烙印在机关医院人心中,也落实到家庭医生每一步行动上。”采访中,耿佃涛如是说。
公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辐射柳泉路、中心路、美食街、联通路之间的十几个社区约6万居民,以全科医生秦德鸿、薛颖、孙梦溪、曹潇潇牵头成立了4个家庭医生团队,直接管辖居民约7000人。因周边老旧社区居多,居民流动性与老龄化程度相对较大,一上来签约居民中年轻人所占的比例非常少。为打破这个局面,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集思广益,通过各自专长积极扩大签约覆盖面。如利用门诊部有预防接种门诊这一地利条件,向前来给孩子接种疫苗的年轻父母们做好签约科普;利用儿科、妇科专业大夫的优势条件,组建育龄妇女、儿科保健等专业微信群,传播健康知识的同时扩大签约认知率;与华润中央公园等新建社区物业携手,积极做好签约宣传工作。如此持续深耕下,年轻群体的签约率开始逐步上升。
做好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之余,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成为家庭医生们的一项工作日常。张辛小区有一对兄弟,患先天性智力障碍且双目失明,其父母如今均已80多岁,也被高血压、慢阻肺、心脏病等老慢病缠身,全家生活开支仅靠父亲一人的退休金与社会救助维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中心家庭医生专程将兄弟二人接到门诊进行义务查体,并定期对其开展健康指导。在对辖区内失独家庭摸底调查后,家庭医生们向失独父母开通了免费健康体检服务,让经历“老来丧子”人生大悲之后,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巨大心理空虚的失独父母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在对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查体中,家庭医生们也是极尽贴心周到,传递出惠民医疗应有的暖心。
“有大爱、有温度的医学世界里,没有‘看不起病\’!家庭医生传递的不仅仅是医疗技术与服务,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信心。”耿佃涛告诉记者。世纪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赵玉凤:家庭医生:幸福社区的“温暖守望者”
“家庭医生是一项辛苦的职业,但只要用心,并不难做好。我们的目标,就是为居民当好‘小病的医生,大病的参谋’,通过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让社区居民生活得更温暖、更幸福。”赵玉凤开门见山地说。
世纪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落于城西部的高端社区居民圈,周边医疗机构匮乏,民众日常就医保健需求量大,它因此成为全院最早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试点。先行者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凭借专业与真诚,中心医护人员硬是打破了“医不叩门”的传统,一户一户敲开居民的家门,让他们对家庭医生这个国内新生事物从最初的质疑、抗拒,到逐渐熟知、信赖。偏瘫患者谭先生,是中心第一批签约居民之一,经过家庭医生团队平均每月一次上门巡诊、心理疏导,定期上门输液、治疗,随时随地对其妻子进行电话指导,谭先生的身体被护理的很好,精神也渐渐积极开朗。
如今,以刘章萍、孙丽君、孙爽等为首的6个家庭医生团队,不仅被世纪花园社区居民耳熟能详,也在黄金国际、远景花园、江南豪庭等周边社区百姓心中扎下了根,中心俨然成为周边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就医的首选,有时一天门诊量就达300多人。在此基础上,45岁以下群体签约率在总人群中占比越来越高,已达30%。这对于中心家庭医生们而言,既是肯定,更是鞭策。
“上午门诊、下午坐诊、晚上加班自我提升,已成为我们医生的常态。因为家庭医生签约并非一劳永逸。假如今年你做的让居民不满意,明年他就可能改签别的团队。”赵玉凤向记者解释。
而随着签约群体日趋多元化,进一步细化服务需求、提升服务品质、丰富服务内涵,让更多居民“小病不出社区”、“康复回社区”,让“分级诊疗”更顺利地在基层落地,成为中心家庭医生团队今后的工作重点。
“走在社区里,迎面都是亲切打招呼的百姓,从他们的笑脸中我看到两个字‘值得\’。做一名幸福社区的温暖守望者,这一生,我想不出比它更值得去做的事。”赵玉凤动情地告诉记者。市府三宿舍服务站主任刘宁:家庭医生:20件“小棉袄”贴心又暖身
“家庭医生服务是专业的、全面的、持续的,唯有不懈用心服务、创造感动,才能真正赢得居民尊重与信赖。”刘宁总结。
三宿舍服务站服务范围包含三宿舍、金丽花园、丽景苑等周边社区约8000人。因医护人员只有20人,服务站在进行家庭医生组队时,采取了“2+X”的组合方式,以岳峰、王效明、乔爱梅全科医生为领头人,共分成3个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团队固定一名全科责任医生与一名社区责任护士,3个团队共同拥有中医、口腔、推拿、检验、药剂专业人员。如此,虽然机构规模小,家庭医生团队却也五脏俱全。
因辖区内老年人居多,跌扭伤、心脑血管急症等突发事件较多,家庭医生们的“急救员”职能便显得尤为突出。一次家住5楼的杨大爷扭伤了腰椎,不能出门就医,紧急向自己的家庭医生岳峰求助,岳峰放下电话,带着推拿师朱力5分钟就赶到了患者家,推拿、点揉按摩等手法治疗半小时后,患者腰疼已减轻了大半,第二天即能慢慢下楼,逢人便夸赞门诊家庭医生服务及时贴心。
不只在职责范围内用心,就连公益服务,三宿舍服务站的家庭医生们也是尽力照顾到多个群体需求。如定期组织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友沙龙,科普规范用药及正确的康复知识;积极搭建健康交流平台,向居民传授八段锦等养生技能;建立微信群“健康C站”,提供预约问诊、解答咨询、进行科普宣教;成立“青年志愿小组”、“37℃护士”等公益品牌,向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力所能及地献一份爱心……
如今的三宿舍服务站,正成为居民心目中不可或缺的温暖力量。不光遇到健康问题第一时间咨询,医保政策、出行指南,甚至生活情绪问题都会找他们征询倾诉。而只要能力范围内能解答和解决的,家庭医生们都会给予积极回应。
随着名中医冷雪琴、推拿师朱力越来越受居民欢迎,服务站正探索将传统中医与家庭医生服务进一步融合的模式,力争让百姓少吃药、少生病乃至不生病。
“当好‘贴心小棉袄\’,既暖身又暖心,让居民健康永不入冬。”刘宁向记者生动地比喻。
新闻推荐
□记者刘磊报道本报淄博讯2月1日,临淄区健康大讲堂走进了稷下街道王家庄,“第一村医”王婷婷与临淄区疾控中心医护人员为村民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健康讲座。虽然外面天寒地冻,但...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