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魏郁珠出身农家,出于对民间美术文化的热爱,她从一名普通的裁缝,发展成了精于剪纸、刻纸的民间艺术手工艺人。见到魏郁珠时,正值岁末,她正在创作一幅喜迎2018狗年新春的剪纸。火红的剪纸映出她的笑脸,她告诉记者,自己刚刚从老年大学的美术班上课回来。
■记者 谢娟
缝纫,布面上打造魅力
1952年,魏郁珠出生于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她早早地体味到了家庭生活的艰难,小学4年级时,为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她放弃了继续读书的念头,默默地选择回家帮父母耕种持家。
辍学后,给家里人做鞋做衣服,心灵手巧的她很快又喜欢上了缝纫。20多岁时,她去淄博张店学习制衣。1970年,她正式成为了一名裁缝。一开始,她自己到集市上收衣服,做衣服。由于手艺好,干活又麻利,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来找她做衣服。“那时候,干活真是快,在集市上收了衣服,现场量量就把衣服裁好。”魏郁珠说,那时候穷,衣服破了补了又补,舍不得扔,裁剪下来的布料,不管多少接着就让人家拿走。
也正是因为魏郁珠的心灵手巧,做的衣服合身,村里的领导就让她到村里来当裁缝。“在村里当裁缝,记工分,做一件衣裳有一件的工分,自己不用再去集上收衣服了,省了不少事。”魏郁珠说。
裁缝,这一行当,她一干就是15年。
魏郁珠(右)和老伴
魏郁珠的剪纸作品
剪纸,指尖上绽放精彩
4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魏郁珠一下子被剪纸艺人的剪纸作品吸引住了,以前自己做鞋垫啥的剪来绣花的图样叫“花样子”,原来还可以叫“剪纸”。从此,她开始自学剪纸技艺并为之痴迷。
“孩子们都大了,孙子也大了,现在我是无事一身轻了,每天在家闲着没事,我就琢磨着剪纸。”魏郁珠说,“以前会剪花样子,也做了十几年的裁缝,拿剪子对我来说很容易。一开始是从手机、电脑上学样子,模仿着剪,现在,我开始自己琢磨一些造型来剪。这不,2016年我还报了老年大学的剪纸班。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剪纸不光用剪子剪,还用刀刻。”
“学习剪纸艺术的过程非常有收获,加深了我对中国民俗文化的了解。传统的民俗文化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我们不仅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更要注重创新。”魏郁珠说,“我的作品都是原创的。艺术造型不讲究细腻,只讲究传神,运用变形与夸张,抓住美的一瞬间就行了。现在每次创作,光构思就得两三天,再加上画草稿、反复推敲、调整,到最后定稿,一幅作品有时得一周才能完成。”
魏郁珠说:“我现在连家里的农活也很少参与,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剪纸上。剪纸,尤其是刀刻,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因为要事先画好草稿,草稿画不好,就没法刻。这不,我2017年又报了老年大学的美术班,学习绘画。”
现在,手巧的魏郁珠就成了村里的“红人”,还没等过年,就有不少人提前跟他打招呼,拜托她给剪些窗花。不过随之而来的闲言碎语也不少,“剪这东西有啥用”有这工夫干点农活好不好”。“不过,这些话我都不在意,只要有空,我就爱研究。”魏郁珠说。
传承,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现在,我就想找一些喜欢剪纸的人,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他们喜欢剪纸,我就愿意教他们。剪纸真的很有魅力,剪纸艺术是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是传统民间艺术的一块瑰宝。剪纸中蕴含着传统文化。剪纸图案可以利用字的谐音,运用动物、花鸟、鱼虫等图案造型来表达美好的愿望,以求吉祥顺达。”魏郁珠说,“传承这件事,并不容易,但我认为,只要我肯去做、用心去做,肯定会有收获。后半生,我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把我每天的时间都交给剪纸。”
工匠精神就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执着精神,魏郁珠正在用一双巧手绣出、剪出、刻出属于自己的更精彩的天地。
新闻推荐
工作中,他有一半时间都是出差在外,不是外出追逃就是在追赃的路上,他曾最长连续一个半月不着家,他曾成功劝返一名潜逃苏丹的逃犯回国受审,他曾主办重大经济案件30余起,为国家及受害群众追缴、挽回经济损...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