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记者沙红翠通讯员韩京钊)11月23日,博山区池上镇东池村热闹非凡,东池村一期道路硬化工程马上就要竣工了,1300米长的水泥路圆了全村村民的出行梦。群众们兴奋地拍手称赞:下雨出门一脚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而这久未解决的难题,正是刚来不久的市政协派驻村“第一书记”孟晨给解决的。
当天,记者来到池上镇东池村道路硬化施工现场,运料车来回穿梭,村民们正和施工队一起浇筑水泥,不远处一条条崭新、平整的路面展现在人们眼前,由此以来一直困扰村民生产生活的老土路、泥泞路正式成为历史。
据了解,今年7月孟晨到村任职以来,带领村两委班子把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庄环境作为工作重点。东池村村民以种植桃树为主,新鲜的桃子经过泥泞的道路颠簸后,售价要打折不少,修路几乎成为村民共同的呼声。孟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定决心要将路尽快修起来。
针对今年修路立项已经结束的难题,在派出单位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孟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多方筹措帮扶资金45万元,计划分两次将村南路全部进行硬化,这次新开通的道路全长1300米,宽4米,工程完工后,能有效解决80余户群众的交通难题。待明年开春后,硬化剩余的1200米。
“原来村南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根本没法走,修这条路一直是全村老百姓的愿望,现在好了,路修上了,以后生产生活都方便了,孟书记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村里的种桃大户崔兆喜说。
为了确保道路的修建质量,孟晨坚持每天都守在施工现场,看质量、盯进度,让懂技术的村民专门负责施工质量的监督,确保将这条致富路修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
针对东池村落后的面貌,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改善村庄的基础设施状况,他也做好了打算。“下一步,我们将对村中心街进行改造升级,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另外在村西头建一处文体小广场,让群众也能和城里人一样有休闲娱乐的场所,没事在广场上跳跳舞、锻炼锻炼身体。”孟晨说。另外,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准备协调有关部门,积极招商引资,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也为下一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新闻推荐
本报讯“我家里拆迁分了两套房产,子女们为了分配继承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我该怎么通过法律途径化解纠纷呢?”近日,博山区城西街道龙泽园社区居民李大娘来找社区法律顾问,咨询房屋遗产继承的问题...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