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淄区高度重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将其作为平安临淄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基础工程来抓,以信息化建设为引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狠抓责任落实,完善体制机制,确保全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一、坚持“三个到位”,全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是抓领导,确保重视到位。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部署,经常调度。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紧抓在手、定期调度。同时,在人财物上给予全力支持,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二是抓落实,确保责任到位。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平安建设的总体规划,实行条目化管理、项目化落实,逐一明确了工作标准、牵头单位、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三是抓督导,确保落实到位。成立了3个督导组,定期深入各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督导情况在全区通报。强化责任考核,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督查范围,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由区委、区政府进行表彰,对出现影响全区稳定问题的,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
二、突出“四个方面”,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一是构建视频监控三级平台。区一级采取“企业投资、政府租赁、部门使用”的市场化建设和运行模式,构建了集治安防范、交通管理、环保监测、安监监察等多位一体的社会公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镇、街道一级全部在综治中心或依托派出所建立了视频监控平台,进一步织密辖区视频监控“天网”;村居一级在所有道路进出口、重要部位、治安复杂地段和人员密集场所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二是实现全方位覆盖。时间上全覆盖。重点卡口全部采用补光、曝光系统,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无缝隙、无盲区。地域上全覆盖。通过在全区主要道路部署治安卡口系统,在城区重点场所、部位设置高清视频监控点,在重点企事业单位安装视频监控设施。三是落实网格化防控。将人、地、事、物、组织等基本治安要素纳入网格管理范畴,落实网格化走访、网格化代办、网格化服务、网格化巡防常态机制,形成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社区有联防”的全方位、立体式社区防控新格局。四是强化群防群治。建立由村(社区)干部、治安志愿者、居民小区楼院长等组成的群众性义务巡逻队,实施“红袖标”工程,将交警、城管、交通等执法人员,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乘人员,商店、摊点从业人员、单位门卫全部纳入联防联控范围,最大限度地扩大信息渠道和搜集面。
三、健全“四项机制”,确保全区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一是健全立体化巡查防控机制。建立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巡防体系”,实行巡逻特警大队和保安巡逻大队联勤制度,在城区繁华地段和治安复杂区域合理布建了22个“巡防工作站”,屯警街面,同步接收110警情指令,实现了快速反应、联动处置;组建了606人的治安协勤队伍,设置了280个电子巡更点,实施“警灯闪烁”工程,切实压降了街面发案率。二是健全完善规范化组织保障机制。结合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镇(街道)整合综治、司法、信访、民政、人社、法庭、派出所等力量,村(社区)整合村(居)“两委”、驻村民警、警务助理、网格员等力量,各负其责、共同参与、整体联动,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社会治安联防联控机制,构建组织管理、安全防范、风险评估、矛盾排调、为民服务、工作保障、考核奖惩“七大体系”,搭建服务群众、夯实基础、维护稳定的新平台,形成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共同参与、综合联动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要求,全区443个村居共招聘456名警务助理,完成率100%,逐步形成了专兼职结合、点线面一体、纵横交错、相互联动的人防物防技防体系。三是健全信息化情报信息搜集研判机制。专门成立了由维稳、信访、公安、国安、网络办等部门参加的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健全了重大舆情报告、综合分析研判、超前预警通报等制度。四是健全一体化特殊群体服务管理机制。在全区部署开展了“社会矛盾大排查大化解、社情民意大调查大落实”活动,及早发现和全面掌控面上现存的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并逐一建立了工作台账,明确包案领导和化控措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掌握。全区465个村(居)全部成立了热心调解小组或丙方调解小组,做到应调尽调,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本版稿件由郑法伟综合)
新闻推荐
晚报讯近日,淄川区般阳中学举行“关爱生命学会逃生”应急逃生演练活动。不到5分钟的时间,全校3000余名学生全部安全到达指定场所。在每一个集合场所,老师们对演练过程进行了一一点评,分析演练...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