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于绘画、成名于刻瓷、后转回国画创作、现又回归陶瓷……在绘画与陶瓷间兜兜转转,他用笔、墨、刀将两种艺术形式结合的近乎完美。他就是王首浩,从淄博走向全国的知名画家、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他创作的宣纸上的山水雪景、陶瓷上的刀刻国画在全国首屈一指。首创刀刻国画轰动全国
王首浩,生于福建,祖籍淄博,定居北京。从小便喜欢笔墨纸砚、写写画画,而且画什么像什么,老师同学们都夸他是绘画天才!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他一直以绘画为主,之后开始接触刻瓷艺术。“这和我是淄博人有关系,淄博陶瓷当代国窑,绵延几千年的陶瓷文化滋养了我,我开始喜欢上刻瓷艺术。”此时的王首浩,三分天分加七分努力,绘画在业界已经小有名气,但他没有停止艺术追求的脚步,他在寻找突破,而他找到的突破点就是把陶瓷雕刻和山水画有机结合,首创了刀刻国画。
“刀刻国画,就是我凭借绘画功底,率先在陶瓷上刻制山水,当时刻瓷方面还没有刻山水的,可以说是首创。非常轰动,淄博日报曾专题报道,1995年陶琉节在市博物馆搞过刻瓷展,央视新闻还曾以刀刻国画在新闻联播报道,山东卫视曾专题八分钟报道……”回想那段经历,已知天命之年的王首浩颇为感慨,年少成名在别人眼里看似荣耀,其实他背后的付出和心血只有他自己知道。雪景成一绝名扬中国山水
成名后的王首浩继续选择低调。2000年,他只身来到了浙江中国美术学院专攻山水画,系统学习加上绘画天分,他逐渐找寻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艺术方向:山水画。他开始专注于创作山水画,并在北京乃至全国做出了一番成就。
王首浩的山水画很独特。记者有幸见到一幅收藏家收藏的王首浩早期山水画作,画面上或白雪或红叶,甚至山上的小屋,都是“会说话”的,灵动而有质感。尤其是王首浩独创的雪景画,业内一绝,闻名全国。他的雪景画贵在真,不经过任何修饰加工,只用笔、墨画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场景,然后在皑皑白雪中点缀一树傲骨雪梅,或一串红灯笼,或一排褐色小屋,或一池青水,画面纯洁而不失情趣。因为在山水雪景画上的突出贡献,有人誉称他为“雪岭冰川”画派创始人。
如今王首浩的作品不断在各种画展上亮相,并一再获奖,其作品成为社会各界收藏的对象,他还在山东、河南、浙江、北京以及日本、马来西亚,两次在台湾办过个人画展。回归陶瓷艺术推介淄博陶瓷
王首浩山水画在全国开辟出一片天地后,他选择了回归。他告诉记者,近几年他又转到了陶瓷釉上彩的创作,而且中国各大瓷产地都去过,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他都在钻研。
众所周知,陶瓷艺术的水平高低,最主要在画功,其次才是陶瓷技术。王首浩因为深厚的绘画功力,在陶瓷方面很快形成了自已的艺术韵味,他创作的春夏秋冬瓷板及雪景彩绘都自成一体,获奖无数。他的陶瓷作品《四季花鸟》荣获第四十届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银奖;《野渡无人舟自横》荣获2015年第四十一届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银奖,《雪晴》荣获第六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金奖,《青山绿水》在2017年第九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荣获“神龙杯”山东省工艺美术创意奖金奖,等等。
作为淄博走出去的艺术家,王首浩没有忘本。他说:“我到各地作画,都在努力宣传淄博市陶瓷的特点、古老的品质以及现代的传承,下一步我将把我的陶瓷艺术品带出国门,宣传淄博陶瓷文化,弘扬中国陶瓷文化。”
深深眷恋着故乡山水的王首浩每年都会回来写生。目前,王首浩为自己确立了新的目标:有机会一定在家乡筹建一所自己的艺术研究院或美术馆,把外面的文化引进来,把淄博的陶瓷艺术及绘画艺术展示出去。(晚报记者刘洪霞沙红翠)
新闻推荐
致力于攻关技术难题,提升博山机电泵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机电谷”。同时,区财政每年列支1300万元设立人才工作基金,对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给予50万元至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新获批的国家...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