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淄博新闻 > 正文

半世纪前, 城里唯一卖票的老浴池老张店人说,热腾腾雾袅袅,几毛钱泡出幸福感

来源:淄博晚报 2017-10-20 15:46   https://www.yybnet.net/

早年前的收据早年前的澡票

一张洗澡票、一块热毛巾、一池滚烫清水、一张大通铺……在灌着寒风的冬天,使劲儿推开临街的大门,扑面而来地是热腾腾的水汽和闹嚷嚷的唠嗑声。时至今日,不少老市民提起张店浴池,老话称澡堂,仍旧念念不忘几毛钱泡出的那股包含奢侈的幸福感。本报《建筑的故事变迁的城市》栏目将一一探访淄博的老建筑,讲述它们曾经历的风雨故事,今天就请读者们跟随记者的文字,再泡一个“张店浴池”的热水澡。在老张店人记忆里,那个老澡堂可是半个世纪前,中心城区唯一一个对外售票的浴池,在那里洗澡是一种难得的享受。60年代对外售票唯一浴池

设计是个技术活

相比办公楼、展览馆来说,不少人认为澡堂就是简简单单一座楼,不需花哨,不用技巧,设计起来没什么难度。而记者采访到其设计者、时任淄博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工程师杨毓亭时得知,设计澡堂原来是个技术活,要动脑计算的数据可比普通建筑多得多。

杨老今年已是83岁高龄,提起当年参与设计过的建筑,他思路依旧清楚。翻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工整的楷书记录着淄博市服务公司的澡堂是建在了当时的三马路上,也就是现在的金晶大道。在杨老的记忆里,1963年6月设计的澡堂是他来淄博工作以后参与设计的第四个建筑。“我记得当初设计的是个二层小楼,砖混结构,当时几乎没有高层建筑。人们感觉不怎么难,实际上要考虑上下层之间的楼板承受的重量,还要考虑水池蓄满水以后得压不坏,设计图纸画了不少,算术也不少算。”杨老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墙面要贴瓷砖需防潮,选材上还得要防水,毕竟不能楼上洗澡楼下下雨。

“一立方米的水是一吨,很多人进池子里洗澡,重量就增加了,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没设计过澡堂,就把难点都计算好,看水池、水、人有多重,把防护措施做好就行。”杨老回忆,澡堂建好投入使用以后便接着去洗过澡,那是张店第一个对外售票的澡堂,很是热闹。“以前人们都住平房,根本没有洗澡的地方,营业以后人都是满满的,下水池泡澡跟下饺子一样。”当年泡过澡的小孩如今已年过半百

逢年过节,中国人的习俗便是洗个干净澡,得要从里到外全换新,寓意拂去旧尘,重开新局。由于生活条件有限,数九寒天里能在公共浴池洗个热水澡,对老百姓来说是既幸福又奢侈的事情。别看澡票只有几毛钱,但在那个年代,这也是一年一回的大消费。

“我父亲和伯父是浴池的第一批老员工,小时候上学放假经常过去玩,澡堂里面可大了。”印静对张店浴池印象深刻,那里是公私合营后家人一直工作的地方,按照现在的位置来说,从万象汇朝北走不到一百米大抵就是了。摸索着几十年前的记忆,印静将浴池的轮廓描绘了出来:老张店三马路东侧,拼着玻璃的临街木门朝西,进门以后楼梯两边是售票处,两层楼的澡堂,楼下女池楼上男池,还有淋浴、盆池、房间、雅座以及浴池的附属项目,诸如修脚、按摩、搓背等。“放衣服的地方是个大通铺,贴身衣服叠好一人一摞,棉衣服等大衣就用长杆挂起,既省地方也不容易丢。”印静告诉记者,泡澡的水池按照水温不同分为大中小三个,水越热池子越小,儿时的印静从来没敢下过滚烫的小池,那里几乎都是老人们在泡,总是要泡得遍体通红犹如喝醉了酒,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淌下,直到浑身都解了乏才肯罢休。

印静的父亲及伯父是浴池有名的修脚师父,直到现在还有很多老澡堂顾客记得张店浴池的“印师父”。如今印静也一直坚持着这份学来的手艺,她在张店商场西街开了家修脚店“印氏足道”,还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将这门技术继续延续下去。冬天大排长龙夏天门口卖西瓜

今年52岁的杨若宝早年就住在张店浴池斜对面,到处撒欢玩的年纪,少不了在浴池周围转悠。他还记得那时去浴池会有工作人员提供蒸好的热毛巾,大人们往脸上一敷总说很是舒服。“人最多的时候就属过年前,排队得排到中心路上,甚至拐上一个弯,当时洗澡也没有时间限制,只要买了票能在里面泡上一天。”在杨若宝的记忆里,早些年去浴池较频繁的人群多是企业出差、接待请客的人或演出人员,老百姓总是扎堆等过年才去,而也只有到下班点浴池清了场,才能安静下来。

从杨若宝的讲述中,记者发现几毛钱的洗澡票对于老百姓来说虽是一笔高消费,但在除垢迎新的习俗面前,这笔钱倒也花的甘愿。可浴池业与旅游业类似,都有淡旺季之分,冬天的浴池门庭若市,袅袅蒸汽不断,夏天则是淡季,洗澡人次极不平衡。杨若宝笑称,夏天浴池人极度少,曾见过工作人员在浴池南边扎了一个大棚,卖冰糕和西瓜。记者在淄博市档案馆也找到了一份1983年浴池收费调价的通知:男女洗澡收费标准由0.2元调为0.3元,其他项目随同调整。据称,价格上调的原因是浴池的亏损,而亏损的原因则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浴池收费仍旧维持在上世纪50年代的标准上。

“以前父母工资少,夏天都是在水龙头前冲凉,冬天能去泡澡真是很幸福的事情。后来条件好了,单位有了澡堂,去公共浴池的人就更少了。”档案馆工作人员黄女士已经记不清洗一次澡多少钱,但那时几毛钱的奢侈还是带来了满足感和幸福感,穿着“棉猴”被奶奶牵着手,哈着冷气去洗澡的画面也成为她忘不掉的记忆。

1965年建成的张店浴池营业到上世纪90年代,后来成了农业银行营业厅,现在早已不见踪影。那时因生活所迫,花几毛钱洗澡的日子一去不返。如今,人们都习惯了在家洗浴,年轻一辈甚至无法想象陌生人“坦诚相待”互相搓澡的场景。时代在发展,生活在越变越好,老澡堂曾经承载着多年历史和无数老街坊的故事,它早已退出人们的生活,但那些浓浓的市井滋味还留存在老一辈心中。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情怀,也曾听长辈讲过老建筑的故事,或者你想了解哪些老建筑,请拨打新闻热线3184500、8271110与我们联系,我们一起挖掘老建筑的故事,将历史定格成文字,记录城市的变迁,让淄博的每一步都留下印记。(文/晚报记者商萍萍图/市民徐卫星提供)

新闻推荐

中心城区正在领取失业金人员将发放2017年度供暖补贴 “暖补”标准不变:每人313元

晚报讯(记者赵晓雯通讯员卢诺)昨日记者了解到,按照市政府办公厅通知精神,2017年度淄博中心城区(含张店区、高新区,下同)下岗和失业人员供暖补贴发放工作开始了(条件为正在领取失业金人员)。...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半世纪前, 城里唯一卖票的老浴池老张店人说,热腾腾雾袅袅,几毛钱泡出幸福感)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