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淄博新闻 > 正文

跨越大洋的“碰瓷” 淄博与瑞典达拉那省在陶瓷领域展开多项合作

来源:淄博晚报 2017-09-11 16:09   https://www.yybnet.net/

中强瓷业董事长葛本祥(左一)为瑞典陶艺家介绍产品特点在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做陶艺9月9日上午,陶博会闭幕前夕,中国陶瓷馆收到了瑞典4位陶艺家、设计师捐赠的4件作品,都是刚刚从陶博会现场撤展回来的。这4位艺术家和他们同行的一共9人组成的考察团,在淄博参加陶博会的5天里,马不停蹄奔波于会展中心、陶瓷企业、陶艺学校和中国陶瓷馆之间。

他们为什么来淄博?他们在淄博做了些什么?淄博的陶瓷企业与这些艺术家又有哪些合作?记者一路跟随考察团,记录下他们与淄博陶瓷界对话交流、思想碰撞的一个个片段。□人家拿利润大头我都干诚心实意,换来真诚合作

考察团领队瑞典达拉那省科技园总裁斯迪尔·埃里克松,不仅在陶博会开幕式上代表外宾讲话,还受到了市长于海田的亲切接见。斯迪尔一行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瓷”而来,这也是与淄博相关企业落实合作意向的回访。

事情还要从淄博陶瓷考察团的一次国外考察说起。今年6月4日、5日,在莫斯科参加“中国消费品品牌展”的9家淄博陶瓷企业,在市陶瓷行业协会组织带领下,赴瑞典考察陶瓷设计。期间,受到了达拉那省科技园的热情接待,先后参观了该园区的陶瓷企业、陶瓷设计公司、陶瓷培训学校,双方深感在产品设计、人才培养、产品营销等方面具有广阔合作前景。考察团团长、市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李雷当即邀请瑞方参加9月的淄博陶博会,并达成进一步合作的意向。

在瑞期间,淄博市陶瓷企业家求贤若渴、寻求合作的诚意,深深打动了瑞典的陶艺家。这次到淄博来的有一位瑞典著名的设计师,她叫米卡拉·威勒斯,主要从事陶瓷设计,北欧很多流行的手工艺品,都能见到她独特的设计风格。她设计的产品,生产环节放在葡萄牙的一家企业。米卡拉有个困惑,她的作品很受欢迎,但产能跟不上。淄博企业家也有个困惑,产能没问题,设计却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如果双方合作,岂不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今年6月5日,淄博考察团访问了米卡拉的工作室。中强瓷业董事长葛本祥,这位年过花甲的“老陶瓷”,接受新鲜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丝毫不比年轻人差。他仔细观摩米卡拉设计的产品,详细询问哪些是可以机械化替代的,仔细琢磨哪些是中强有能力承担的。葛本祥还承诺,如果合作,利润的大头让给对方。葛本祥的诚意打动了米卡拉。9月6日陶博会开幕当天下午,米卡拉就和同行来到了中强瓷业。从磨料制泥到辗压成型,从贴花装饰到高温烧制,他们参观了中强瓷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磨料车间是“保密”的地方,不对外开放,葛本祥依然敞开大门,邀请他们参观。米卡拉和同行们赞叹中强瓷业的生产能力和机械化程度。参观结束后,双方当即签约。9月8日晚,也就是米卡拉在淄博的最后一个晚上,她提出要带点中强瓷业的泥料和釉料,回去先试一下,自己设计的产品与中强的原材料怎样实现最佳结合。

□这是我见过的最精美的瓷器淄博陶瓷,自有独家绝活

9月7日上午和下午,瑞典的陶艺家、设计师分别到华光和硅元参观交流。这两家企业是淄博陶瓷界的杰出代表,为淄博陶瓷赢得了崇高声誉。这两家企业的展厅里,各式各样的精美瓷器让瑞典艺术家们进入了一个富丽堂皇的殿堂。他们从这里认识了淄博,认识了淄博陶瓷。

在华光,考察团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品质》栏目制作的讲述华光国瓷的纪录片,几个细节给艺术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片中提到,华光董事长苏同强的母亲一辈子制作陶瓷,后因一种血液病去世。过去的陶瓷中含有铅、镉等有害成分。母亲的病深深刺痛了苏同强,他下决心一定要生产出健康环保的无铅瓷,造福公众。苏同强的愿望十多年前就实现了。片中还有一个细节,苏同强领着一群小朋友在制作陶艺。伊娃齐吉·贝里隆兹是瑞典非常著名的设计师,首都斯德哥尔摩金色皇后雕像、国家会议厅内镀金设计工程,均出自伊娃齐吉之手。她认为,华光对陶瓷品质的追求,不仅是为了竞争和市场,更是一种责任和情怀。她对华光组织孩子做陶艺的做法非常认同,认为对艺术的认知和热爱需要从孩子开始。

脱胎于硅酸盐研究设计院的硅元公司,包括釉料在内的新材质是它持续发力的优势。在硅元展厅,没等介绍,鱼子蓝瓷瓶就吸引了瑞典艺术家的目光。鱼子蓝釉是在窑变过程中,肥厚晶莹的釉层中均匀形成的一种极富立体感的近似球形的鱼子状裂纹,配以精美器型,更显它的高贵。安妮卡·斯文森,是当代瑞典设计界具有国际声誉的代表人物,她抱起鱼子蓝瓶,爱不释手,认为这种简洁、单纯、干净的设计,非常符合北欧的审美习惯。她指着一件标价10万元人民币的鱼子蓝作品说:“在瑞典,即使卖100万元,爱好艺术的人也能接受。”瑞典达拉那省科技园总裁斯迪尔是在陶博会现场见到的鱼子蓝。他去过很多国家,见过数不尽的陶瓷。他惊叹:“鱼子蓝是我见到的最精美的瓷器,太神奇、太不可思议了。”□就是要寻求设计上的突破补齐短板,再造后发优势

任何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人,陶瓷也不例外,人才培养始终是一项基础工作。位于昆仑陶瓷小镇的1954陶瓷学院(淄博理工学校陶艺分校)建成招生,是今年陶博会期间的一件大事。学院教室是原淄博瓷厂的一个大车间改造而成的,学生来自淄博理工学校,这所学校连续两年已招收了陶瓷专业生150余人。1954陶瓷学院建成后,他们就搬迁到在具有浓郁陶瓷氛围的昆仑陶瓷小镇学习、实训。

9月8日上午,瑞典陶艺家到1954陶瓷学院参观交流。他们欣然接受学院邀请,受聘为客座教授。他们分享的课件让陶瓷学院的师生听得入了迷。淄博理工学校校长李少鹏介绍说,学校的陶瓷专业主要是陶瓷设计,这是针对淄博市陶瓷设计人才匮乏的实际而设立的。这个专业起点很高,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眼光。一直陪同瑞典考察团的市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李雷分析说:“就淄博陶瓷来说,设计已成为行业的问题、企业的难题,把它作为学院的课题,可以说抓住了牛鼻子,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管在学校还是企业,瑞典艺术家分享的多是设计理念。这次到淄博的四名设计师中,约翰娜·纳斯是最年轻的一位,只有28岁,但她同样成绩骄人,她是瑞典皇家设计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刚刚荣获2017年瑞典青年设计师大奖赛冠军。她分享的课件反复提到大自然中的元素,比如她的很多作品都有树皮的纹理和造型。她认为,多用大自然中的元素,即使室内设计,身居其中也能找到在大自然中的感觉。设计师伊娃齐吉·贝里隆兹,特别注重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她认为,设计无处不在,日常用品包括肥皂盒、水杯垫等,都可以通过设计给生活带来美的情趣和享受。

“一人一个苹果,如果交换,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一人一种理念,如果交流,每人都有了两种理念。”淄博市陶瓷界的何岩、孙庆萍、岳孝清、任允鹏、刘永强、曲冰、董艳等老中青三代国大师、省大师,在与瑞典设计师、陶艺家交流中,得到了很多启发。瑞典艺术家一路上不停的拍摄各种陶瓷器型,也是在借鉴吸收淄博陶瓷的优秀元素。

与瑞典陶瓷设计师的合作刚刚开始。为促成此事,市陶瓷行业协会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市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李雷分析说:“与瑞典达拉那省的交流合作,是我们打开北欧市场的一扇窗。请进来,走出去,通过交流互动,旨在补齐我们的短板,发挥我们的优势。只有这样,淄博陶瓷未来之路才能越来越宽。”

(文/图晚报记者伊茂林)

新闻推荐

七大品牌瓷砖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这昭示着—— 淄博建陶品牌时代来临

全国诸多艺术院校的老师学生纷纷来到中国瓷砖艺术研究院,尝试瓷砖上作画。图为金狮王陶瓷总设计师姚奇恒在指导学生瓷砖上作画。□本报记者于春林今年7月6日,随着中国工商总局的批复文件下发,...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跨越大洋的“碰瓷” 淄博与瑞典达拉那省在陶瓷领域展开多项合作)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