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2017中国(淄博)国际木火节正式开幕。眼前这座刚刚建成不久的传统方窑,将燃起熊熊炉火。连日来,感受着国内外百余位陶艺家热火朝天的创作激情,忙碌中的泰山瓷业董事长卢德国心里满满的感动与期待。对泰山瓷业而言,连续11年承办国际木火节,不单是企业为淄博陶瓷创新与发展扛下的责任与义务,更是企业家心中对国家级非遗项目“淄博陶瓷烧制技艺”那份执着的情怀。
从抢救到创新传承淄博陶瓷烧制技艺
“中国(China),没有哪个国家的名字如此紧密地与瓷器结合在一起。”在卢德国看来,中国与瓷器,就像他与淄博陶瓷,注定纠缠。
从小就在淄博瓷厂长大的他,目睹了先辈们制作陶瓷的艰辛与喜悦,那些看似平庸的泥土,浴火重生无穷的幻想和欢乐,小小的心便与陶瓷情缘深种。进厂就业后,从车间工人到原料采购再到供销公司,卢德国对陶瓷的认识与感情与日俱增。然而,受大环境影响,淄博瓷厂等一大批传统的国营陶瓷单位纷纷倒闭,淄博陶瓷手工烧制技艺也随之陷入低迷,甚至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从租赁国营陶瓷厂到收购淄博瓷厂洪山分厂,创办泰山瓷业,卢德国以责任与担当开启了自己的梦想之路。“抢救陶瓷,就是抢救自己的梦想。”卢德国如是说。位列中国四大青瓷之首的鲁青瓷,以其独特的制作烧成工艺和窑变天成的效果,成为当之无愧的淄博陶瓷之魂。在卢德国看來,抢救淄博陶瓷,就该从鲁青瓷开始。
在保持原配方和古老烧成技术基础上,泰山瓷业不断创新工艺美术方法,赋予其更多的陶瓷文化内涵,终将鲁青瓷打造成为国礼,多次由国家领导人赠送外国元首。在对淄博陶瓷各个时期的工艺流程、艺术特色、造型技艺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泰山瓷业又在文化部门的协助下成功将“淄博陶瓷烧制技艺”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为抢救淄博陶瓷所做的一切努力,执着而坚定。在抢救的同时,不断传承与创新,更是泰山瓷业始终不渝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正是基于对鲁青瓷、淄博花釉和淄博陶艺等门类烧制技艺的保护和创新,我们的水晶瓷才应运而生。”卢德国说。
从抢救到创新传承淄博陶瓷烧制技艺
正是对于淄博陶瓷的那份责任与坚守,让卢德国不断思考谋求发展之路。
“有着久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的淄博陶瓷,仍然需要博采众长,广泛吸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陶瓷文化和技艺,为己所用。”卢德国说,在一次与韩国进行经济交流与协作的过程中,他得知由国际陶艺协会发起的国际木火节,作为国际性陶艺家艺术交流活动,已经在韩国、土耳其、日本等国家多次举办,淄博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梓源等人也曾赴韩参加,于是他萌生了在中国举办国际木火节的想法。
在市及淄川区党委、政府与李梓源大师等人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由淄川区人民政府主办、泰山瓷业承办的第八届国际木火节落户淄博,这也成为首届淄博国际木火节。
如今,连续举办11届的国际木火节,成为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的一项主要活动,吸引了60多个国家的近千位陶艺家前来参会,先后有60多位国内外陶瓷艺术家受聘于泰山瓷业,对泰山瓷业进行艺术指导,参与泰山瓷业的艺术设计与创作。
“在陶瓷材质研发方面,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超过中国,但是中国陶瓷在国外市场卖价却很低。”卢德国十分惋惜地说,2008年,泰山瓷业受韩国艺术影响开发的“祥云”餐具,因造型独特、画面新颖,获山东省创新评比金奖,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用瓷。这让他打开了思路。为适应更广泛的市场需求,泰山瓷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生产工艺节能环保,产品竟顺利进入了欧美最顶端市场。附加了文化元素的泰山水晶骨瓷成套餐茶具售价都在千元以上。仅2016年,这类高端礼品瓷新增外销收入数千万元,真正打开了国际市场。
在卢德国看來,由日用陶瓷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变,正是淄博陶瓷走出国门的制胜法宝。伴随着11年木火节,淄博陶瓷已悄悄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晚报记者赵瑞雪)
新闻推荐
硅元:新常委杯陶琉茶器兆霞:陶博会展品尹干大师刻瓷作品核心提示:一年一度的陶博会明天就要拉开大幕,来自全国各地的陶瓷大师与专家、来自全国各陶瓷产区的陶瓷精品将汇聚淄博,共同传播陶瓷文化...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