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金秋,天气转凉,阳气渐收,阴气生长,又到了慢性肝病复发和感染的高发季节,研究发现,秋季肝病复发的高峰期比春季持续时间更长,复发人数也更多,特别是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甚至各型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乙型肝炎患者的癌变亦可发生在这个季节。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进入秋季,气温逐渐下降,人体的免疫功能进入一个相对抑制阶段,抵抗力会下降,容易生病。再加上初秋天气变化不定,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甲、戊型肝炎等多种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也易发生,因此,在免疫功能下降的情况下,很容易并发或重叠感染上这些疾病,使原有的肝病加重。
除此之外,饮食不当也是秋天肝病高发的重要诱因。在酷热的夏季里,人们习惯喝冷饮、吃冷冻食品,脾胃功能减弱,肝脏也承受着一定负担。而到了秋季,人们又开始大量进补,摄入高脂肪、辛辣食物,这会继续加重脾胃和肝脏的负担,诱发肝病。因此,秋季护肝十分重要。
秋季护肝,首先要为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多喝水是为了补充干燥的秋季造成身体水分的流失,避免内脏缺乏水分。同时,及时补充水分促进了血液循环,加速身体代谢废物的排出,减轻对肝脏的损害,起到清洗身体内部的作用。
其次,中医认为,秋季气候干燥,机体阴津易亏,肝气多虚,此时肝病患者宜注意养阴。中医的五脏分别对应五种情绪,分别是怒、喜、思、悲、恐。其中,肝脏对应的是“怒”,正所谓“怒伤肝”,长期精神抑郁或突然怒火中烧都会导致肝脏气血失调,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容易发脾气、动怒的人,属于肝火旺盛,“怒易生火,易伤肝脏”,会引起肝气在体内堆积,从而导致肝气郁结,气血不畅。因此尽量不要生气,调整好情绪,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第三,中医养生特别强调作息有律、起居有常。中医的子午流注中提到:肝胆在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最兴盛,各个脏腑的血液都经过肝,此刻肝脏的解毒作用也达到了最高峰。因此,人在此时也应顺应自然,保证充足的休息。此外,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肝”。因此,养肝的最佳方式就是好好休息。平时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及时休息补充体能,也让肝脏能发挥其调节气血的作用,以消除疲劳的感觉。
生活中通过食补护肝,可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例如菠菜、西洋菜、芥蓝、青瓜、冬瓜、绿豆等,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功效。“肝性喜酸”,根据酸味入肝的原理,可以在日常多食用一些米醋或酸味食物,如山楂、山萸肉、枸杞等具有保肝敛肝之效。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瘦肉、鱼类、蛋类、牛奶和豆制品。这些食物里含的蛋白质,是我们的肝合成蛋白的基础物质。
肝脏的保健应注意充足的营养摄取,适度的运动,充分休息,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戒烟戒酒,饮食平衡,定时定量,适量饮水,以利于肝脏代谢,不要随意服用药物,接触化学药剂、污染物质时应有适当防护,并定期进行肝脏检查,确保肝脏的秋季安全。
新闻推荐
提高环境质量就是增强民生福祉 基层干部群众热议央视播出《苍穹又现满天星》
张店区司法局办公室主任马彬在观看了专题片后深受感动和激励。他表示,作为淄博市这样一个老重工业基地,近几年来,在环境治理和保护上所做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国家战略,对老...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