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鑫
“蒲老先生名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每当听到或看到这段简介,总是隐隐约约感到“留仙”、“剑臣”应该有些深层次的含义。
古人对取名字是很有讲究的。《仪礼·丧服》有“子生三月,则父名之”之说,即:古代一般在孩子三个月大的时候,由父亲取名。至于取“字”,则在二十岁行成人礼(冠礼)时进行。蒲老先生十九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若按惯例,蒲老先生在此时取“字”,则一定很注重其寓意。那么,先生为什么要以“留仙”和“剑臣”为字呢?
近读淄川区委宣传部主办的《般阳文化》(第十八期)和岳长志先生主编的《淄博文化通览》,发现源自淄川的“增福财神”和“孝子王樵”的故事,似与先生的“字”有些关联。今抛出自己的推想,请专家斧正。
先看一下增福财神的故事:
我曾留意,先生世代所居的蒲家庄的东大门上书“仙乡”二字。原以为“仙乡”因蒲老先生常写狐仙故事而得名,查阅资料得知,现在的洪山镇蒲家庄一带,自宋代以来便称为“仙人乡”。为何称为“仙人乡”?大概因相传此处出过神仙。史料记载,这位神仙就是《道藏》所记载的“增福相公”——李诡祖。
明万历兵部尚书、曲周人王一鹗在《增福李公祠记略》中写道:“祠崇祭祀旧邑侯李公也。案郡乘,公家世淄川,魏文帝朝仕曲梁。时殛妖塞横水,心切民隐,贻福孔多,既逝之后,民作庙祭祀之。盖能御大灾,捍大患,故祭祀典,之所适宜祭祀者,有唐封增福相公,元封福善平施公,则庙之所建也远矣!明兴晋祀名宦仍唐封,……公之尸祝于兹地,故于名宦崇祀,共垂不朽矣”。
上述这段话的大意是:淄川人士李公北魏文帝时担任曲周县令。当时,水妖作乱,伤害民众,李公设法消灭了妖患,又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善事。他去世后,百姓感恩,就建立了祠堂来纪念他。后来,唐朝加李公增福相公的封号,元朝封他为福善平施公,所以这个庙由来久远。明朝建立后,仍是按着唐朝的封号,……李公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曲周这块土地,看起来只是在名宦祠里每年得到祭祀,实际却是在百姓的心目中占有不朽的地位。
也许是德馨生神、人格化神,代代相传,李诡祖由人变神。他的故乡,也便称为“仙人乡”。
“仙人乡”指现在的蒲家庄一带,也可以从宋朝宰相和明代济南府学教授的诗句以及李诡祖任职的河北曲周一带的民谣中加以佐证:
宋朝宰相富弼《过淄川仙人乡》云:“青山连绵草木荒,绿溪蜿蜒流水忙。占高居胜隐古寺,倚岬傍崖露小庄。云高洞中乾坤大,仙人台上日月长。唐封财神今犹在,世外桃源非梦乡。”
明代山东济南府学教授(主管教育行政官)伍福《谒嬷嬷幢李相公墓》:“太白陨落何茫然,相公飞升列仙班。足蹬般河长流水,头枕天齐连绵山。玉书神护星君位,圣赐财帛石室间。惠泽万民增福公,平施天下福善仙。”题目中的“嬷嬷幢”系指建立在蒲家庄近邻的五松山南面的大石柱。据客居台湾、祖籍淄川洪山镇的老兵宋传海先生的回忆文章记载:“五松山之南有嬷嬷幢,传大禹治水得天齐嬷嬷之助,乃立石幢以镇水妖。幢下为李相公墓并增幅财神庙,香火传承千年之久矣。”
流行于河北邯郸一带的民谣《正月初五迎财神》中有这样的句子:
爆竹一响把门开,增福相公进家来。
相公本是天上仙,家住淄川五松山。
……
以上这些记载,证明了“仙人乡”这个称谓因“财帛星君增福财神”李诡祖而得名,且“仙人乡”就是指现在的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一带。
蒲老先生世代居住在“仙人乡”,祖辈、父辈都是识文断字之人,先生十九岁便考取了秀才,他对“仙人乡”的历史应该了解得更清楚。是否,李诡祖的故事,对一生追求功名的蒲老先生有所启迪,先生将他当作自己的偶像来学习?并想将李诡祖“德馨生神、人格化神”的事迹“留”下来、传承下去,所以,取了这么一个“字”——“留仙”?
下面,再对“剑臣”作一下推测。
这大概与一个叫王樵的人有关。王樵是谁?
据《宋史·隐逸.王樵传》记载:王樵,北宋淄州人,字肩望,号赘世翁。他勤奋好学,博通群书,不治章句,尤其擅长研考《周易》。属于当时“泰山学派”(不治章句、重视义理)的代表人物。
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契丹掳掠淄州。淄川城很多百姓被掳,王樵的父母也在其中。
王樵听到父母被掳的消息,当即放弃学业,抛下妻子,只身一人,千里迢迢到契丹寻访父母的下落。虽然历尽艰辛,四处打听,但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王樵只好怀着痛苦绝望的心情回到家乡。回家后,王樵刻木像为父母招魂,把父母安葬,并为父母立祠画像,像他们活着时那样侍奉。为给父母报仇,终日以论兵击剑为事。
晚年的王樵,多次到宋辽边界,为边关守将出谋划策,但他的计谋无人听用,报仇的夙愿无法实现,几近绝望的王樵回到淄川后,就在县城东南垒砖自环,谓之“茧室”。后来,王樵病重,在茧室中闭户而卒。王樵留下的遗愿就是以古剑陪葬,誓言到了阴间,也要持剑为父母报仇。
“剑”自古以来就被视为“镇邪凶”之器,传说能降妖伏魔。此外,“剑”又代表着法统、正气和决心。
于是,我推想:蒲老先生,取“剑臣”为字,是否也想当一名手握利剑之人,去“刺贪刺虐”,去解救被“掳掠”之人,去削平人世间的一切不公?
一点拙见,或许牵强。权且为抛砖引玉,请予赐教。
新闻推荐
晚报讯近日,淄川区昆仑中心学校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开展2016-2017学年度教师考核工作。考核通过个人述职、主管领导对被考核人提出考核意见、领导班子成员研究确定考核等次、对拟定为优秀人员进行...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