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省食安办和食安委成员单位的指导下,淄博市以创建食品安全城市为契机,以“双安双创”为主线,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源头治理,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管模式,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市食安委成员单位齐抓共管,构建起“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经费保障机制。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蔬菜、水果、水产品“三品一标”认定比率分别达到72%、63%、75%,规模养殖场无公害认定比率达到71%。建立高毒高风险农药统一经营储备管理制度,确定77家高毒高风险农药定点经营单位,87家兽药经营企业纳入追溯系统管理,渔业投入品监管平台投入运行。建立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59个蔬菜基地实现“二维码”可追溯管理,“二维码+条形码”的市级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投入使用。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食安办等6部门《关于实施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推动农安、食安“双安”衔接。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消费者、媒体的监督作用,开展大中型商场超市放心肉菜公开评价工作。发挥后发优势,建成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192家商场超市、市场实现肉类蔬菜电子化追溯,建设经验在全国具有推广意义。
“三小”一直是监管的难题,今年6月1日,山东省正式实施《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管理条例》,标志着山东省“三小”管理从此走上法治轨道。同时,淄博市还实施“三改一建”工程,改造整治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深化城市违建治理,堵住“三小”孳生源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提升城区标准化市场规划建设水平的意见》,投资13亿元,新建28处、改造提升13处农贸市场,已完工13处,划出各类疏导点58处、早夜市43处、便民点3900余处,疏导2.2万余户“三小”进场进店经营、还路于民。实施食用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督促31家市场开办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深入开展省“三小”条例宣传贯彻活动,调整权力和责任清单,落实负面清单,已发放小作坊小餐饮登记证2966个,开展“一线助规范”行动,对663户“三小”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发挥集聚经营正效应,培育小作坊集中加工园区3处,示范点36家。
学生吃的怎么样,牵着万千家长的心。市食药局把学校食堂作为监管的重点,大力实施学校放心食堂建设。在全市874家学校食堂全面推行量化分级和“明厨亮灶”管理,量化分级公示率达到100%,B级以上学校食堂达到763家,推广加工用具和设备“色标管理”模式,设立快检室69个,实现区县以上中学全覆盖。市财政投入1200余万元,带动配套资金6000余万元,新建和改造学校放心食堂项目178个,为186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改善加工用餐条件,配齐配好设施设备,惠及10万师生,群众反响热烈。在全省率先出台《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和调查处置工作指南》,为提升餐饮行业质量安全,规范全市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和调查处置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了保障群众吃的更放心,食安办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严防地沟油、泔水猪、病死畜禽、不洁净餐饮具污染餐桌。颁布地方政府规章《淄博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将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完善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配备专业运输车22辆,签约单位1068家,日均处置量从5吨提升至95吨,累计处置2.5万吨,覆盖全市的集中收运体系趋于成熟,收运处置量持续增长。制定出台《淄博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实施方案》,建设1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配置无害化处理设施61处,建立财政补助、保险联动等激励约束机制,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100836头(只)。
此外,还注重抽检数据运用,主动发现并防控风险。2017年,全市计划安排抽检监测经费2867万元,计划开展监督抽检28926批次、风险监测12234批次,达到千人6.23批次。深挖抽检数据潜在价值,主动发现并防控风险。全面公开检测结果,惩戒违法、警示行业、提示消费。编制风险分析报告,建立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科学监管制度,确保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新闻推荐
近日,记者从太平人寿淄博中心支公司获悉,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淄博市全市保费收入已突破百亿关口。开年以来,在淄博市保监局和市行业协会的管理和引导下,各家保险公司进一步精耕保险市场,加强合规...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