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淄博新闻 > 正文

仁者兼济 大爱满城 ——淄博市中心医院“仁爱使者”志愿服务纪实□本报记者 常旭

来源:淄博日报 2015-03-05 18:32   https://www.yybnet.net/

2100多颗滚烫之心,服务129万人次,5.2万个服务工时,当付出的喜悦与真情的感谢不断在此交汇时,“仁爱使者”逐渐从一个志愿服务组织,升华为一座城市最温暖的公益符号。

自2011年10月成立至今,淄博市中心医院“仁爱使者”受到越来越多百姓的欢迎,而打在志愿者们身上的“雷锋”烙印也越发深刻起来,在服务的细枝末节里彰显出雷锋精神的光彩。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仁爱使者”服务精神的传递和扩展,在淄博这片热土上,正能量正蓬勃生长。

仁爱之力:

“公益”让感动天天有

把“公益”看作动词,才能领悟到志愿服务的本真;通过身体力行,才能在行动中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李雪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一个是“仁爱使者”志愿者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曾经,她在医护岗位上认真对待病患和家人,如今,她忙碌的身影,活跃在志愿者服务的各个岗位间。“医务工作者,同时也应该是公益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从我做起,更有意义。”她道出的,正是市中心医院的文明服务传统。

“仁爱使者”正是该院传递爱心、传播文明的最佳载体。2011年10月,淄博市中心医院、淄博报业传媒集团、齐都药业、扬子江药业四家单位,缔结“仁爱使者”志愿服务联盟,把医院变成汇集爱心的平台。

初次就诊,不知该怎么挂号;腿脚不便,走不到对应科室;视力衰弱,看不清单据项目……过去这些困扰病患及家人的现实问题,在“仁爱使者”的到来和帮助下,迎刃而解。

随着医院建立完备的志愿者工作机制,“仁爱使者”的爱心行动渗透到一次次的协助就医、咨询服务、陪护病人、心理抚慰、安全维护等病人所需所愿的事务中,“有困难就找红马甲”得到病人的高度认同。

3月1日,记者看到,在医院门诊部一到三楼都有志愿者的身影,他们身着玫红色马甲,帮助就诊病患使用自助机挂号、预约取号、打印报告单,为老弱及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帮助,帮助病患量血压、测体温等。

48岁的志愿者王爱霞,当天负责咨询台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记者在她的“仁爱使者”的值班记录表上看到,在早上7:30到岗的短短2个小时内,仅“方向指引”一项,她就划下了18个“正”字,也就是说,为90人次提供了指引服务,平均下来,几乎每分钟都要接待一起咨询,而这一数字还不包括因为繁忙而漏记的。

忙碌的间隙,王爱霞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黄海渤自2012年参加“仁爱使者”志愿者以来,几乎每周末都来医院为病人提供公益服务。“志愿者的工作非常繁杂细碎,但作为志愿者是快乐而幸福的,我们乐意为病人服务、为他人提供帮助!”王爱霞如是说。

在离咨询台不远处,她的丈夫黄海渤正在帮病患测血压,他细致而耐心地对待每一个人,一次次地重复按键、告知结果。尽管相隔只有短短5米的距离,但夫妻俩谁也顾不上走近说一句话、低头喝一口水。

在志愿者管理办公室,李雪翻阅记录告诉记者,截至2月底,王爱霞夫妇两人均奉献服务工时400余小时,并双双被评为“优秀志愿者”,而像他们这样满含热情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很多。自“仁爱使者”志愿者队伍成立以来,该院在志愿服务持久和规范化上下功夫,做到工作有规范、服务贴需求,志愿者服务也由门诊扩展到北病房楼和北院区,服务项目不断扩大,渗透到各个环节,有效化解了病人看病难、看病烦、看病累的问题,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架设了医患和谐桥梁,志愿服务精神实现有效延伸,各种好人好事在志愿者和医护人员队伍中大量涌现,感人的事迹几乎天天上演。

仁爱之势:

“志愿”让服务成习惯

从最初成立时的100余人,到现在拥有2100余名志愿者,在淄博公益圈,“仁爱使者”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61岁的志愿者张建敏是新华药厂的退休工人,曾从事统计工作的她性格开朗、细致周到,这不,前一天刚参加了周末腰鼓比赛,她顾不得休息,又投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3月1日,她在门诊部2楼负责血压测量,仅一上午的测量者就达到了260余人次,但她自始至终不烦不燥、耐心服务。

尽管业余时间还参加金算盘、腰鼓比赛,但每周一次的志愿服务,是张建敏雷打不动的“固定项目”,在她看来,“仁爱使者”已经是生活习惯之一。她说:“我就愿意参加公益活动,以志愿服务的方式过春节,觉得特别有意义!”

为了回馈像张建敏这样的爱心人士,近年来,该院注重健全爱心回报机制,在保障、激励、礼遇等方面做足文章,使爱心得到褒扬,实现“双向循环”,从而激发社会更大的公益服务热情。同时,医院积极搭建平台,为志愿者公益服务创造条件,实行星级授牌,利用市区优秀志愿者、文明市民评选等活动,积极推荐,大力宣传,使优秀群体走向社会大舞台,让快乐奉献成为时尚。同时,在医务人员中营造尊重、礼遇、学习志愿者的良好氛围,定期举办志愿者座谈会,由主要领导亲自倾听志愿者意见和建议。

此外,该院还完善保障,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设立了志愿者“爱心餐”,投保了在班人身意外保险,实行“患病必访”、每年一次健康查体以及提供健康帮助等制度。有一名志愿者在健康查体中查出患有严重肾病,医院积极协助使志愿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奉献时很快乐,患病时更温暖。”志愿者感动地说。

为了让志愿者特别是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中得到更好的成长,他们还建立了志愿者QQ群和“仁爱使者”网上日志,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举办了六步洗手法、基本急救技能等培训,还组织优秀志愿者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参观学习,两所医院的志愿者零距离切磋交流。

好人做好事,好事成就好人。如今,“仁爱使者”志愿服务内涵不断延伸,由过去单纯的门诊服务,扩展到北病房楼和南病房楼的相关服务,通过在医院的志愿者服务,志愿者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作为一名“仁爱使者”,他们的一言一行,绝不仅仅是代表个人行为。当他们穿上印有“仁爱使者”字样的玫红马甲,在岗位上协助患者填表,为患者引路,解疑答惑,测量血压,他们的一举一动就代表了“仁爱使者”的精神风貌,每一次爱心的奉献,都换来患者真诚的感激,这充分诠释了“和谐、仁爱、利他”的志愿服务精神,这也是激励每一个“仁爱使者”志愿者继续努力,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丰富人生的动力。

仁爱之美:

城市因奉献而感动

行走在公益路上,有喜悦、有欢笑甚至有委屈,对志愿者来说,爱心因传递而博大,人生因奉献而美丽;而对淄博百姓来说,更多的是直抵心间的真情感动。

淄博这片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热土,给了“仁爱使者”广阔的发展空间。短短的3年多时间,从无到有,“仁爱使者”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淄博公益活动的重要力量,“有需要找仁爱使者,有时间做仁爱使者”已深入人心。

如今,在“仁爱使者”这个大家庭里,2100余名志愿者来自淄博市各行各业,这些人不是特立独行的,他们或许就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同事,也可以是我们自己。

爱心在这里不断凝聚。从最初的百余名志愿者发展到现在的2100余人,受益市民多达129万人次。从年满18岁的大学生,到70岁的老人,在“仁爱使者”志愿服务中,都找到了自己的价值。骨干成员中,60%以上有专业特长,其中既有医生、公务员,也有大学生、退休职工。平时的每一天,他们都在奉献着自己的热情。

3月2日,是中国石油大学高靖博、刘媛莉结束寒假志愿服务的日子,与往昔不同,这一年的寒假,他们没有窝在家里与电脑、电视为伍,而是与同为“仁爱使者”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一起,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正如刘媛莉自己所说,身着爱心使者的马甲,在感受着温暖的同时也把爱心回馈给需要帮助和指引的社会大众,身为一名大学生,在享受着众多社会资源的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向社会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便是最好的回馈。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我们,众多的志愿者也会一直践行下去。”服务的最后一天,刘媛莉在志愿服务日志上,郑重写下自己的青春誓言。

截至2月底,已有3名“仁爱使者”因年龄超过70周岁从志愿服务岗位上“光荣退休”,作为奉献者,他们收获的是一种幸福,一种崇高的情感,也得到了社会的尊敬与爱戴,而诚信、创新、和谐的城市精神,正是孕育“仁爱使者”成长的土壤,生生不息。

“仁爱使者”的道德、责任、爱心与奉献,注入着建设发展的强劲动力,丰富着新时期的淄博城市精神。我们相信,未来,“仁爱使者”的爱心接力棒将在不断传递中绽放更加夺目的光芒。

“仁爱使者”为百姓提供血压测量志愿服务

新闻推荐

人与自然 □本报记者刘云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仁者兼济 大爱满城 ——淄博市中心医院“仁爱使者”志愿服务纪实□本报记者 常旭)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