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记者李妍通讯员邢墁麟)一位长久未联系的“朋友”突然用陌生号来电,第二天就说要来探访,却在套近乎的同时提出借钱。近日,市民孙先生就遇到这样的事情,如果不是一天时间内遇到两位这样的“朋友”,孙先生就差点被骗走2000元。采访中,淄博高新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的民警提醒,不要轻信对方的花言巧语,及时报警避免遭受经济损失。
早年间做过生意的张先生,在南方有几位朋友,虽然不经常联系,但几位朋友路过淄博时经常回来看望张先生。“喂,老张,最近忙什么呢?”12月3日下午,张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让他猜猜自己是谁。一头雾水的张先生听到对方的南方口音,好像是浙江的吴先生,聊了几句后,张先生打消了疑虑,以为这是吴先生的新号码。对方称,次日要来看望张先生,张先生很高兴,便开始准备接待朋友。12月4日上午,“吴先生”通知张先生,大概下午到淄博,但同时也提出一个请求,“我一个朋友现在急用钱,能借我2000元吗?到了淄博就还你。”挂掉电话后,张先生有些疑虑:“2000元也不多,如果急用为啥不找家人借?”但他还是决定借给他。
正在张先生到达附近银行的ATM机时,突然又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同样也是位南方口音的男子,说法如出一辙。“你是浙江的吴某吗?”张先生随口一说,没想到对方赶紧答应了下来,他立即挂断了电话。“要不是一天来了俩诈骗电话,我就差点上当了。”张先生提醒,“跟朋友本人打个电话就能确认,而且遇到这类电话多想一想就不会上当了。”
昨日记者从高新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获悉,近年来,随着网络通信的高速发展,社会上出现短信中奖类,网上购物类,网上交友类、冒充熟人、司法人员等新型诈骗犯罪形式,骗子的手法也越来越具有迷惑性。但民警也告诉记者,不论何种形式,最终都会归结到汇款上来,如果市民能多想一想,向朋友咨询或直接报警求助,就可避免上当。
新闻推荐
12月6日淄博新玛特扩容升级华丽绽放 新玛特奠定新城区商业中心地位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