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鲁浩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是流传千年的名句。头些年我曾以此为题写过一篇短文,意在希望诗词作者多出精品以飨读者。如今柳泉诗社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每年一集的“晚晴诗词”(后改为“柳泉诗词”)已连续出了22集,共刊载社员一万多首诗词作品。其中有不少是既合格律,又意境深远。优美生动。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精品之作。这是淄博市文化建设中的一大硕果。六年之后我又将上题改为“凭卷君须会,柳泉有好诗”为题,再与时俱进,抒发一点心得体会,与同道共勉。
所谓中华传统诗词,就是自唐代定型的近体诗,也叫格律诗。旧体诗。她和近代流行的现代诗自由诗不同,她平仄讲究。韵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简洁,意境生动,极富音乐美,节奏美,和谐美。所谓好诗,就是必须符合上述要求,真正做到承前启后,古为今用。在这方面,许多诗友都做出了显著成绩。下面举几个实例与大家共勉。如柳泉诗社副社长,著名老诗人张德祥先生曾在一首咏樵岭前的七律中这样写道:
奇峰蕴秀水潺潺,诗酒娱怀樵岭前。
结就新知皆雅士,唤回乡梦共鸣蝉。
野芳过雨绸缪夏,乐土埋忧领略仙。
象外迥收鱼鸟趣,踏歌一步一超然。
可谓词优韵美,情景交融,气象万千,耐人寻味。再如诗社副社长,著名诗人张文富先生在诗社举办的博山池上桃花诗会上吟咏的一首七律中写道:
红潮一抹到苍穹,辗转画图南复东。
老去犹登猿鸟道,重来添得屐裙风。
残花寥落岂人意,新竹凌高是曲衷。
溪水天生能漱玉,清漪原不借雕工。
这是多么优美的画意诗情,读之令人神往。而更为令人鼓舞振奋的是近年来,中青年诗词爱好者越来越多,他们文化底蕴较深,并且都是从平水韵的高起点学起,一丝不苟的钻研提高,并取得了高端成绩。如柳泉诗社社委。淄博日报政策研究室主任李钟琴同志写的一首七律:
天意人间要好诗,务除滥调与陈词。
篇章合为埘而作,格律多于困后知。
虚往实归犹未晚,朝闻夕死亦非迟。
兴观群怨出胸臆,终有金丹换骨时。
这首诗引用了古贤孔子、庄子、陆游的许多典故,点出了诗词创作中的诸多应该注重和应该纠正的不足和弊端,读之深受教益,发人深思。的确,中华诗词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学之顶峰。只凭一时灵感,凑字数,赶时髦,唱陈词滥调,是绝对写不出真正引人入胜的传统诗词来的。再如诗社社委、淄博市著名青年女诗人王洪燕同志,是一位聪明睿智很有诗词造诣的巾帼之秀。她的诗词潇洒脱俗,优美动人。如她七年前写的一阕咏桃花的“蝶恋花”词:
风动尘香春窈窕,绿水青山,处处花开早。桃浪轻盈红不扫,刘郎无计归兰棹。
人面桃花相媚好,无赖诗魔,也似夸新巧。春去春回休自恼,萋萋远道迷芳草。
她在一首题为“山行”的七律中,更是写的情景交融,十分优雅:
芳菲三月春正好,漫步寻芳过石桥。
弱柳依波情似诉,山花含笑欲相招。
心随碧草常怀远,辞费平章信有操。
最是琴筝流响处,东风几树绿芭蕉。
如此优美含蓄,语言清新,格律严谨的抒情诗词,读来确有如沐春风,如饮春醪的感觉。其质请雅,其韵悠扬。再如年逾九旬的离休老教师、张店诗社的盛俊伦先生,在描述自己离休生活的诗中,这样写道:
读书肯悟业传经,锐意诗词集大成。
心乐杏坛常蕴志,情牵童稚总兼程。
煌煌卷轴桑榆动,娓娓长歌雏凤鸣。
阅读再三情激动,心中一片彩霞升。
盛先生对自己几十年呕心沥血的教师生涯,抱着深厚感情,将之寓于诗,感于人!真是感人至深也。而我则以此文中几例典型诗作彰于众而励于群吧。
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她历千载而不泯,经百代而常新。回想二十多年来,我们为传承弘扬中华诗词而不懈耕耘,携手共进,在文学的百花园里栽种下了这无数的绚丽奇葩,为中华民族独有的诗词艺术得以传承并扬光大,尽了应有的努力。“笑留一段风华在,不计霜天到白头”.让我们诗词界老中青共同努力,把中华诗词发扬光大!(作者系淄博市柳泉诗社原执行社长)
新闻推荐
淄博市青少年宫淄博明仁心理学研究中心 联合打造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系列活动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