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响的初次相识,缘于微信圈朋友的引荐。“最帅农民干电商。”这是朋友们给李响公认的评价。后来,记者在与李响的几次交往中,发现他是一个十分感性的人,因为每次谈到他的创业历程时,尤其是谈到他的团队和家人时,眼前这位41岁的汉子,眼里竟闪烁着泪光。不得而知,是一种怎样强大的信念支撑起他的理想?他内心深处有一种怎样的对目标的终极渴望?
在记者看来,具有理想品格的人,是那些能容纳各种环境但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不为所动的人,是一个内心高度柔软又高度强悍、高度自由的人。他无需规划和设计“成功之路”,因为凭借这种强悍和适应力,他能别开生面又自然而然地开辟道路,就像充沛的水流自然会变成瀑布和河流,所到之所即是道路。记者采访的李响,就是这样一个“所到之所即是道路”的人。
>>一次意料中的人生转折
李响,朴实中透着爽朗。他经常将自己是个农民挂在嘴边,却习惯于使用最“时髦”的微信“办公”,总是闲不住的他,本身就很好地将“农民”与“电商”这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身份完美地诠释在一起。
“让大家吃上放心菜、让农民更有尊严,让农产品插上电商的翅膀,让新媒体平台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李响说,这就是我的理想,如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相信他们的实现也会自然而然。
“其实,我并非学农业出身,涉足农业也是个偶然。”接受晚报记者专访时,李响开门见山。祖籍安徽的他,最初在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初中语文教师。
“我的性格压根就不适合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生活,不安分的心总想去外面闯一闯。”李响如实说。1997年,借着父亲工作调动,他也来到淄博,那一年24岁,毅然放弃了在别人看来“很是不错”的教师工作,投身创业之路。
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将要涉足一个全新的领域,创业并没有那么简单。而此时,广泛调研过市场的李响早已有了打算,他决定先从与父亲从事的相关行业化工行业做起,因为这也是淄博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干就是12年,李响说这次创业让他挖到了“第一桶金”。这桶“金”,不仅是原始资金的积累,更锻炼了他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化工行业市场变幻莫测,行情发展永远无法预料,今天还是100万,一夜之间可能就只剩20万,也有可能就变成500万。”李响说,现在想起当时一夜返贫、一夜暴富的经历给他带来的冲击力,真的是为后来涉足农业练就了至关重要的心理素质。
2009年,在参加一次朋友聚会的偶然机会,李响结识了一位做农药生意的朋友。“他做的是一种人都可以喝的农药。打动我,就是这么简单。”李响笑着对记者说。而这,对于他来说,算得上第一次主动选择。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问我做农业产业的初衷,其实当时的想法真的很简单,就是让大家都吃上放心粮、放心菜。”李响回忆着说,那个时期国家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从“问题奶粉”到剧毒姜、毒韭菜、瘦肉精……在巨大的食品安全阴影笼罩下,有钱也买不到放心的食品,却让他看到了农业发展的前景。
“连人都可以喝的农药,肯定了这种农业投入品的品质,涉足农业我就从最源头的农业投入品做起,首先保证土壤健康,才能种出安全的农产品。”李响如是说。
>>我对那片土地爱得深沉
涉足农业的李响,一发不可收拾。
在拿到了全球十大低毒、微毒农药淄博唯一代理权后,李响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却为此犯了愁。“我们缺少自己的品牌,没有核心品牌竞争力的企业,做得再大再好,都是在为别人做嫁衣。”他说。
2011年.“理想农业”正式进入人们的视线。在原有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的基础上,李响又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纳入企业经营范围。从那时起,他也开始过上真正的农民生活。
“2011年,我们在高新区承包了1500亩土地,当年种植的中药材,因缺乏经验,几乎没有收益。”李响告诉记者,2012年他将1500亩地全部改种了玉米。
6月份种上,到10月份收获时,李响和他的团队慌了。
眼看同时成熟的1500亩玉米硕果累累,这可咋办?虽然有收割机,但收割后的玉米隔三差五总有遗漏,李响就带着员工们全部上阵,但自小出生在城市家庭的他根本没有任何干农活的经验,来到千余亩的玉米地里,员工们也都傻了眼……
“闭着眼干吧!收获完了再脱粒、晾晒……阴天怕霉、下雨怕淋,所有人几乎都是日夜蹲守在地里,灰头土脸干农活,吃的是馒头咸菜。”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平时乐观而又豁达的李响,不由地哽咽了,他说那些不离不弃,与他一起战斗的兄弟让他永远感恩。
“连着19天19夜,我都住在地里,兄弟们最长的在地里窝了40个日夜。”李响说,那时,地里一刻都离不了人,衣服没时间换洗,他的妻子就挨家挨户到员工们的家里去收,然后再带回替换的脏衣服。记得有一天晚上实在是又困又累,李响就在停在地里的车上睡着了,腰顶着手刹竟然也没有感觉,第二天早上醒来,疼痛难忍,连话都说不出来。
一位哲人说:“路途漫漫,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该走哪条路时,我们可能已经没有机会选择别的路了。”在跌撞中踏入农业这个深不可测的领域后,李响犹如鲁滨逊被抛到了孤岛上一般,回想起自己如何流落到这个“孤岛上”的噩梦般的经历,此刻的李响,也不禁感慨万千。当年,家人也曾提醒过自己,做农业会吃苦,但选择了,哪能有退缩的道理?
没白没黑地干,李响笃定了这份信念。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这一年的收获换来好的销路。而李响也着实切身感受到农民的不易,2012年底,还不满40岁的他,查出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这也并没有动摇他对农业的那份痴情和热爱。
“播种时多远一颗都有讲究,还有撒种的深浅,毫厘之差都不会生长……这些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纸上谈兵学不来的,也是我这一年收获的最宝贵财富。”李响说,他要将自己总结的这些经验,告诉那些埋头苦干的农民。去年,“理想农业”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吸纳了全市各个区县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加入其中,至今已吸引131家加入进来,“理想农业”的规模越做越大。
>>农民“玩”起时尚电商
一颗不安分的心,总是敢于在稳步的前行中找到最敏锐的创新。如同自称“最土农民”的李响,却注定是个善于把握时代脉搏的人。
“互联网改变生活,就是来得这么自然而然。如同过去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时代谁都不敢想象一样。”首次“触电”,李响如此形容。“并没有过多的想法,举个例子来说,你家的冰箱没有鸡蛋了,那冰箱可以与我的线上供应平台直接相连,一刻钟配送到家。未来这些,都将会实现。”
今年10月1日,“理想生活”蔬果网购线上平台正式运行。电话或上网,轻松下单,坐等配送……仅需20分钟,生长在地头的最新鲜蔬果,就可变身喷香饭菜,这就是农产品的电商时代,只要您愿意,现在就可以登录www.0533m.com亲自体验。
“理想生活是全市唯一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全程服务的企业,我们对源头农产品质量的严格管控,线上服务平台的快捷方便,最终目的就是为消费者提供舌尖上的安全。”李响如是说。
在淄博晚报《微时代》创刊座谈会上,李响作为受邀嘉宾出席,现场留给记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一直强调的“理想农业”所做的三件事,在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农业标准化生产稳步推开后,农产品电商平台就是终端环节的最后一件大事。
其实,在淄博的微社群中,“理想生活”是很有名气,也很有人气的。“从微信诞生以来,我就一直使用,但真正涉足这个平台却并不早。”李响告诉记者,今年3月8日,他利用微信向朋友群发了一条祝福短信,又是一个偶然,他接触到“微社群”,并很快申请了自己的微社群。“在我看来,微社群鱼龙混杂,这种新媒体的出现,必须要解决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的问题,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
如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一样,“理想农业”在做的也是为传统产业插上电商的翅膀。对此,李响感触颇深。“我们鼓励农民标准化生产、绿色种植,那么也应该预见其生产成本的大大提高,作为消费者您在实现终端购买时,是否愿意为之支付等值的价格呢?”李响告诉记者,他的理想就是让农民更有尊严,他们辛辛苦苦种植出来的优质蔬果不会贱价甚至烂在地里,而是通过“理想生活”透明、可信的平台卖出应有的价值。
在李响看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传统行业必须要寻求自我创新与突破,要敢想敢做,才能赢得发展。传统农业搭上电商平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都是如此。
“我经常跟员工说,我有个理想,就是在淄博市的各个酒店一个不需要特别显眼的地方,有一块精致的小牌子,本酒店所用蔬果由理想农业基地直供”,李响说,作为酒店经营者最头疼的就是“采购”关,“理想农业”的直供不仅实现了价格透明、更实现了质量透明,还为酒店省去了人力成本和运输成本,如今,在张店中心城区多家酒店,李响的理想正在悄悄变成现实。
结束采访时,李响站起身,闭上眼说,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农民更有尊严、市民更加健康......我的使命就完成了!
李响的理想,就是“理想生活”一步步成长壮大的力量。这位自称“最土”的农民,正在为自己插上飞翔的翅膀,也在为中国农业的发展默默贡献着坚实的力量!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