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记者赵瑞雪)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术……昨日,淄博市首家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在张店区文化艺术中心6楼正式挂牌。“市民随时可以来这里参观和了解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免费学习各项感兴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店区文化馆馆长郭福山向记者介绍。
12月6日,本报首家以《淄博花灯会入选国家级非遗》为题,报道了淄博市淄博花灯会、鲁派内画、琉璃烧制技艺共3项目,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张店占了2项。昨日,依托于张店文化部门成立的全市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正式面向市民开放。
“淄博花灯一直被公认为‘中国花灯三大奇葩\’之一,淄博花灯会这次入选国家级非遗当之无愧,同时对于淄博花灯的发展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淄博花灯协会会长张向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刚刚从河南出差归来的他已能明显感受到这一荣誉所带来的自豪感。“刚刚与鹤岗达成了300万的花灯展会合作意向,过去是咱淄博花灯走出去寻求合作,现在是很多客户主动找上门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此次“淄博花灯会”作为民俗类申报为国家非遗项目,而非单纯地将“淄博花灯”以传统手工技艺方式申报,也将更有利于淄博花灯的传承与发展。“淄博花灯并不是指单纯的制作花灯、挂花灯,而是以此为载体发展成为一项融入各类民间扮玩、手工艺品制作与销售等为一体的群众文化活动。”郭福山表示,淄博市张店区每年举行的花灯艺术节就是对“淄博花灯会”这一非遗项目最好的传承。
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张向仁和鲁派内画传人张广庆来说无疑是件大喜事,但随之而来的传承问题却也摆在眼前,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张店区文化艺术中心6楼,记者看到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术等,根据非遗项目类别分门别类的传习所教室一应俱全。“传统戏剧中的西寨梆子、五音戏、聊斋俚曲等,传统手工技艺中的泥塑、面塑、剪纸等,还有传统美术中的鲁派内画,都可以在这里学习到,我们将邀请项目传承人和民俗艺人免费授课。”郭福山向记者介绍。而设在同一楼层的淄博花灯设计研发中心,则将全市30余家花灯企业的设计部门整合到了一起,既解决了花灯企业缺少设计场所的窘迫,也有利于花灯企业相互交流沟通、抱团闯市场。
“传习所”,顾名思义就是传承学习的场所,广大市民在走近并参与非遗项目传承学习之余,也能真正熟悉和了解淄博深厚的传统文化。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