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又是一年寒冬,那些顶着严寒坚守工作岗位,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为淄博这座城市带来温暖的人们默默出现在我们身边,或远或近、或熟悉或陌生。护林员、早餐商贩……他们都很平凡,却在有意或无意地为整个城市付出着、奉献着,让我们的生活如此美好。这个冬日,他们的身影让人感动。
每年12月,各地进入森林防火戒严期,一直持续到来年5月。2014年,在严峻的干旱形势下,淄博的防火戒严期将延长至2015年5月31日。对淄博市鲁山林场的120多名护林员来说,到了他们最忙的时间。
昨日,在鲁山林场郝峪护林点,记者见到了护林员王春余和贾璐,他们正在上山的道路路卡值班,登记每一位进山的人。“现在山上的草已经枯了,如遇火星后果严重,我们每天在这值班,防止隐患入山。”王春余告诉记者。
两人中,贾璐2009年才通过招聘进入林场,是一名1986年出生的小伙子。而王春余从1983年参加工作起,就一直在林场工作。30多年来,王春余一直在各个护林点值班,整个大山的地形,已经了然于胸。
“这房子是上世纪70年代修的,那时候没有路,石块、瓦片都是靠人扛上来,房子盖好的时候,都还没有路呢。”王春余指着身旁的护林点说,门窗是前年刚换的,看起来比较新。但进到屋子里一看,烧柴的烟气已经把整个屋里熏得漆黑一片。“这个护林点的条件算不错了,房子结实,最重要的是有电。”他表示,30多年的护林工作他几乎呆遍了市鲁山林场的所有护林点。“有的护林点,晚上只能点蜡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进入防火期,护林员要每天早8点、中午11点半和下午4点半分3次汇报情况。王春余给记者盘算着自己的作息:早晨6点半起床,先走一趟山里看看情况,然后回来做早饭。8点在路卡值班,10点进山巡逻。午饭后,回到路卡值班,下午再次进山巡逻……采访中记者得知,郝峪护林点和另一个护林点共4名护林员,看护着周围3000多亩的山林,一天下来的巡山路以直线距离来算至少也要40里。“鲁山林场加上周边共有20多万亩树林,可以说是淄博的肺。这里的林子互相连着,如果失火后果非常严重,所以护林员的责任异常重要。”王春余如是说。
王春余说,现在每个护林点都会配备两名护林员,就是为了让大家轮换着休息一下。但但由于防火戒严期任务重,护林员都不敢走远,更别提回家。“护林点24小时离不开人,两个人值班的话,其中一个就可以晚上回场里宿舍休息,顺便买菜。第二天早晨再回来。”王春余说,为了提高效率,护林员回场休息时,一般都会一次做下几天的饭菜,带到山里吃。“山里温度低,尤其这个季节,就像是天然的冰箱,饭菜几天也坏不了。”
采访中,王春余告诉记者,其实现在他们的任务已经轻松了很多。以前周边的村里经济不发达,一到冬天村民都会进山拾木柴,安全隐患非常大。现在村民生活好了,冬天不再拾柴,大家的防火意识也提高了。还有不少村民在靠近林场的地方种植了经济林,如今,周边村里、镇上也都有了自己的护林员。
“村民防火意识高了,并不代表火灾隐患就不存在了,现在防火主要是防止人为纵火,其中人们进山野餐以及随地乱扔烟头等习惯是最大的隐患。”市鲁山林场场长丁积远对记者说,一个烟头扔在地上,当时可能看不出着火,但实际上它在慢慢烧。可能几天以后火就起来了,防不胜防。所以,建议户外爱好者们在防火期还是不要进入林区,以免发生危险。
“做护林员,最对不起的就是家里。”回忆起自己坚守护林员岗位的30年,王春余感慨地说,自己家是博山池上的,由于工作原因不常回去,家事都是妻子在操持。“算下来,一年休息不超过10天,过年也都在护林点上。”王春余说,家里的支持让他能够安心工作,在北京外交学院读书、准备考研的儿子则让他倍感欣慰。丁积远对记者说,在林场工作的职工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他们不但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付出,他们的家庭也在背后默默支持,无怨无悔。
记者采访当天,是贾璐在护林点工作的第2天,也是他即将在护林点度过的第一个夜晚。“周围漆黑一片,没有人烟,外面的风也呼呼的,一个人在屋子里还真有点害怕。”贾璐有些腼腆地偷偷对记者说,今年大年三十他打算自己留下值班,让已经坚守了30余年岗位的王春余回家好好过个年。
采访结束后,记者踏上回程。而与记者道别后,贾璐依旧到路卡边值班,王春余则收拾了一下,继续走进林场巡山,用脚丈量这里的一草一木。
(晚报记者孔晓文赵瑞雪通讯员刘新宁任晓雪)
新闻推荐
毕健的来信:我要活着! 爱心隐形口罩继续义卖中,义卖热线:13853311768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