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入画,作品简约不简单连续办展,今年堪称李波年
东营市书协主席许好成主持研讨会
文/晚报记者伊茂林图/晚报记者杨忠奎通讯员曹慧霞
淄博市文联副主席范杰在研讨会上
中共东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崔建国致欢迎词
在东营古玩城开幕
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吴国良在研讨会上
参观画展
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巩绪民讲话
东营市书协顾问张连富在研讨会上
东营市美协主席陈宏光在研讨会上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的观众
东营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韩祥明主持开幕式
东营市美协副秘书长尚波在研讨会上
东营画家张晓光在研讨会上发言
本次展览主角、花鸟画家李波致答谢词
11月18日,由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东营市委宣传部主办、淄博松石斋画廊、淄博晚报社承办的“李波花鸟画邀请展——东营站”在东营古玩城隆重开幕。今年4月和5月,李波先后在故乡扬州和母校中国美院举办个人画展,9月20?日,又在淄博与中国美院的恩师宋忠元、杜曼华两位先生举行师生联展。这次东营展的作品多数参加过扬州展、杭州展和师生展,还有一部分是新近创作的扇面和小品。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以“传承和创新”为主题的李波花鸟画研讨会。东营、淄博两地书画界围绕李波作品的风格特点、人文精神、传承创新等方面展开研讨。
以书入画
作品简约不简单
主持学术研讨会的东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北京荣宝斋画院教授许好成,对绘画与书法的关系有深入认识。看了画展后,许好成认为李波作品有三个鲜明特点:首先是解决了以书入画的问题。中国画尤其写意画,对书法要求很高,一个优秀的画家首先应该是优秀的书法家。李波作品的笔墨、线条非常扎实,力透纸背,富有弹性。许好成说:“李波先生的题跋、撰联,足以让他成为一个一流的书法家。他大气磅礴、神采飞扬的书法,拿到全国书展上也一定是获奖作品。更可贵的,他的书法和绘画能在风格上吻合起来,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李波作品的第二个特点是简约而不简单。大写意,画繁容易画简难,由繁到简是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明清之际一代宗师八大山人作画,寥寥几笔就能把枯寂的心情表露无遗。许好成说:“李波作画也是惜墨如金,能以简笔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那么大尺幅的作品,空灵而不空洞,简约而不简单。笔墨不多,但蕴含着丰富的张力和感情,这是李波先生高明之处、过人之处。”
许好成认为李波作品的第三特点是,集学养与人品与一身,通过画作,能够看到画家干净的内心世界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的统一,李波不仅画得好、写得好,还是刻印高手,他作品用到的印章,全是出自个人之手,方寸之间,尽显金石之味。许好成说:“一个优秀的画家、艺术家需要有多方面的修养,李波先生多才多艺,学养很深。他题跋的内容、画面的风格、书法的格调和印章的韵味,能完整、有机地统一起来。当家画坛,能做到这一点的,已很少见。”
座谈会上,不少人都提到了李波对学生、老师、朋友、家人的关爱。谈到这一点,许好成特别强调,爱生活、爱家人、爱友人,有担当、有责任感,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太重要了。李波不仅是艺术上的高人,还是生活中的真人,他纯真、率真,有一颗真心、童心,这也大大提高了他书画的艺术品位。
国画大师黄宾虹曾说:“画,是写出来的。”一语道破了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东营市书协顾问、中国书协会员张连富看了李波画展后,也是深深震撼。他说:“李波先生传统根基深厚,尤其是书法功力很深,他的画,就是写出来的。”有一幅《亲密爱人》的作品,画的是两只大熊猫,一前一后抱在一起。张连富看后说:“这幅画很有生活气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大自然中的乐趣,让人一笑之余,还受到很多启发。”
连续办展
今年堪称李波年
潍坊人朱文清,是个书画爱好者,也是李波的铁杆粉丝,只要有李波画展,他总会忙里偷闲参加。朱文清关注李波作品已有十多年,早在1997年,他就在朋友家看到李波画的和平鸽,鸽子凸起的鼻孔给朱文清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见到了越来越多的李波作品。大约2000年,朱文清第一次见到李波,他一下明白过来,李波的很多作品都有自己的影子。朱文清说:“很多画家都是画自己,我第一次见到李波老师,就觉得他笔下的那些生灵,都有他的影子。这是他的精神、意志、内心世界的一种展现。”
李波的大学时期,曾受到中国画坛上赫赫有名的潘天寿、吴笰之、诸乐三、陆抑非、邓白等大家的指导或悉心传授,和他同龄或稍长一点的校友中,也成长起一大批名家,如吴山明、童中焘、何水法、张立辰等。朱文清说:“李波老师成名不是偶然的,他上学的年代是大师涌现、名家辈出的年代,李波老师在那些大师门下学习,和同时代的校友都成为名家,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李波是扬州人,在杭州生活、学习多年。从30岁来到淄博,一晃已40多年。他的画风融汇南北,自成一家。朱文清说:“应该给李老师这样定位,他是生活在淄博的、能够代表齐鲁画风的中国画大家。”
李波注重写生,直到现在哪里有花鸟,他都会想方设法去观察。注重写生,注重从生活中汲取素材,这使得他的创作题材非常宽泛。谈到这一点,朱文清说:“有很多画家,习惯画的题材就是那么几种。一次展览,有的有十几张梅花,有的有20多幅荷花,造型也差不多。画得再好,重复了就没意思了。再看李波老师的画,不管一次展览还是多次展览,题材很少重复,构图更是绝不可能找到两张一样的,每次看都有新面貌。没有积累、没有生活,这是万万做不到的。”
今年4月和5月份,李波先后在故乡扬州和母校中国美院举办了个人画展。今年9月又与中国美院的恩师宋忠元、杜曼华两位先生,在淄博举行了师生联展。朱文清说:“李波老师的展览,展示的不仅是绘画技艺,还有一种人文精神,故乡情、母校情、师生情,这些主题都让人感到很温馨,很有人情味。今年可以说是李波年。”
不断创新
艺无止境苦钻研
这么多年,李波一直生活在淄博,专心教学,潜心作画,为齐鲁画派、山东美术教育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朱文清说:“李波老师不是山东人,但他对山东的那份坚守,让人非常感动。他没有北漂,也没有南漂,他不是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到北京、杭州等大城市去发展。坚守山东,对他来说也许是不利的,但对山东美术教育、对齐鲁画风的发扬光大,这绝对是一大幸事。就是因为有了像李波老师这样一批艺术家的坚守,山东才成为美术大省。”
现在很多画家,继承有余而创新不足,不仅题材往往局限于那么几种,而且构图、创作风格也是一成不变。而李波几乎年年都举办画展,每次画展都能看到不同的面貌,他继承的不是故有的格式、程式,而是中国画的笔墨精神,他的创新随处可见。
东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北京荣宝斋画院教授许好成分析说,为什么有些书画家一旦有点名声就不求新求变了呢?原因是金钱惹的祸。有时候也不是书画家不想变,而是一旦变了,就会让人认为这是些假作品,就卖不上钱去了,所以只好墨守成规,一旦市场认可了就不再变了。李波先生求新求变,是因为他没有被市场和金钱缚住手脚,他在创作一幅画时,不考虑能不能卖出去,能不能卖上好价钱,他是为艺术而创作。
东营市美协副秘书长尚波,对李波仰慕已久。20年前,尚波在中国美院上大学时,他的老师就曾多次对他说:“你们山东有个叫李波的,花鸟画成就不一般。”座谈会上见到李波时,尚波非常激动。他说:“李老师的作品有江南水乡的灵秀,有齐鲁大地的雄浑,这种开放包容、博采众长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东营市美协主席陈宏光,早就听说过李波,也多次看过李波的作品。他说:“纯粹的画画,更多的是个技艺问题。李波老师不仅艺术造诣高深,更重要的是有一种人文精神,他不仅是个画家,更是一个美术教育家,他带给人们的不光是美术作品,还有那些浓浓的人情味,还有他对艺术的执着和毅力,他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还有他的为人处事,这些已经远远超出绘画本身。这也是李波老师成为大家的重要原因。”
此次画展为期10天,11月18日闭幕。这是“李波花鸟画邀请展”的第二站,今后还将在莱芜、菏泽等地陆续展出。
潍坊书画收藏朱文清在研讨会上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