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隋刚聊天时,他说,今年四五月份他和朋友们又一次去到贵州,继续寻找需要帮助的对象。“现在每次去都有好多朋友跟我一起。我觉得,参与这样事情的人越多越好。做好事的越多,社会的正能量也就越多。我会继续坚持做下去的。”
2007年度“感动淄博”人物隋刚继续走在帮助贵州贫困失学儿童的爱心道路上
十余年心系山区娃
隋刚,“山东青年五四奖章”、“振兴淄博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荣获山东省“全省助人为乐模范”、“齐鲁青年榜样提名奖”、“感动淄博十佳职工”、“感动淄博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隋刚出生于1981年。作为一名普通青年职工,他的收入不高,但是十余年来,他却帮助贵州数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不但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困难群众,还积极动员周围朋友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关爱。在他的倡导下,发起针对黔东南山区贫困学生的助学大行动,经过各界积极努力,募集资金40万元在贵州省台江县南宫乡建设了希望小学;在他的呼吁下,正着手准备建立支教中心;他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贵州都市报》、《黔东南日报》、《齐鲁晚报》、《淄博晚报》等媒体报道,被誉为“山东哥哥”,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以他为代表的“山东哥哥”助学大行动已成为一个响亮的公益品牌。
2002年夏天,刚刚踏入社会的隋刚,从新闻节目中看到贵州土家族留守儿童罗秀梅因为家庭贫困面临失学的消息,当时月工资只有300块钱的隋刚,当即决定帮助这位渴望上学的孩子重新走回课堂,从此,他无论自己的日子过得多么紧,都定期从不高的工资里省出很大一部分给罗秀梅寄钱写信,鼓励她好好学习。从最初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到后来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十余年里,他每月都会给孩子们汇款,从未间断,仅保存下来的汇款单据就达50000多元。
爱心路上坚持无悔
因为工资低,隋刚一开始给孩子们汇的钱很少,有时30元有时50元。“有时候资金也会紧张,只好能省就省,不抽烟不喝酒。以前有段时间我还曾经摆过摊。”虽然如此,但在爱心的道路上隋刚一直坚持着。隋刚的家里有很多汇款条,他笑着说,自己的汇款条从一开始大的那种,到后来变成小的红色的再到白色的,最后成了ATM机转账。他幽默地说:“我见证了汇款方式的发展历史了。”
2008年隋刚第一次到贵州麻江县去,从那以后每年都去贵州。为了省钱,隋刚每次都坐火车最低级别的座位,一路无座都经历过好几次。现在,隋刚带领的“山东哥哥”已经成了知名的爱心品牌。在贵州当地,人们不一定知道隋刚叫什么名字,但一说“山东哥哥”大家都知道。“有一次,70多岁的大爷也叫我山东哥哥。”
希望让更多人
加入帮扶队伍
获得了诸多奖项,让更多人认识了隋刚,希望通过他帮助更多的人。隋刚说,自己现在只负责牵线搭桥,不经手任何钱物。“如果有人想资助贫困孩子,我会帮他们联系,去贵州实地查看,或者和想提供帮助的人一起过去看,相当于我这里是一个帮助的平台。”他说,现在帮扶队伍已经超过3000人了,他们来自各个地方。今年四月,隋刚和朋友们共12个人,赶在儿童节前来到贵州巫梭寨,看望这里受资助的学生。这其中,就包括来自济宁、泰安、滨州的好心人。
现在接受过资助的孩子们,不少已经上了初中、高中,有的考上了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还有的已经工作了。为了让大山里的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每年都会有受资助的学生来到山东开拓视野,今年杨昌月和田这两名同学趁初中升高中的假期来到山东,隋刚和朋友们带他们去海边玩,第一次看到大海,两个学生高兴地不得了。“浪打过来,水溅到嘴里,他们说,原来大海的咸是这样的啊。”
采访的最后,隋刚一再嘱咐记者,希望能把他的手机号和QQ号公布出去。“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但帮一个是一个。希望大家都能献出爱心,让更多的孩子上得起学。”隋刚电话:1855338481913573352489;QQ号:1099123843,山東哥哥。(晚报记者孔晓文沙红翠)
新闻推荐
后“双十一”消费,黄金价差明显,消费者佩戴、投资迷茫 同是千足金价格悬殊差在哪?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