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过逝了,但是借的钱和欠的债我和儿子一定要还。”11月10日,博山区八陡镇向阳村村民毕京云见到记者时坚毅的说。
说这话时,她一直做着手里的活——修鞋,很少抬头看记者一眼。在仅有的几次目光对视中,记者看到了这个农村妇女眼神中的坚强、诚恳和朴实。
2010年,向阳村村民、毕京云的丈夫徐其学突患神经元病肌肉萎缩症,高额的医疗费使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亲戚和朋友们向为人厚道的毕京云伸出了援助之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希望可以帮助这个家度过难关。从那时起,毕京云就有了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哪年哪月哪天,谁借了多少钱,谁送来了啥东西。随着丈夫病情的不断恶化,家里的债务也是越积越高。十几万元的医药费对于这个仅仅靠修鞋养家糊口、还要供儿子上大学的女人来说就是天文数字,但是从小就不怕难不怕苦的她毅然决然地靠自己的一双勤劳手和一颗热忱的心撑起了这个家。
2012年暑假,八陡镇民政办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积极协调,联系到辖区的昊科机械公司,与其结对帮扶,为她正在上大学的孩子解决了5000元的学费问题。2012年9月,省民政厅到八陡走访低保户时又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说到这里,毕京云的声音有些颤抖,手不经意地擦了擦眼睛,但是手里的活仍没有停下。
2013年6月徐其学离开了人世,妻子和儿子忍着悲痛送走了他。毕京云经常对儿子说:“虽然你爸不在了,但是你爸治病欠的钱,妈妈要修鞋还,你工作了要还,娶了媳妇也要还,做人要讲诚信,还完了钱,咱还得还情。”采访过程中,不断有街坊邻居到修鞋小屋前,有的取走修好的鞋,有的拿来要修的鞋,毕京云与客人们说说笑笑,让人丝毫感受不到这个女人刚刚经历的痛苦。
邻里们都说,毕京云是个好人,附近的人都找她修鞋,因为她手艺好,讲诚信,价钱实惠。现在,她的儿子已经毕业,在淄博市第一医院做护理工作。毕京云说:“儿子听话、懂事,忙完了工作还来鞋铺帮我。我们娘俩很快就能还上这六七万元的债。”记者面前的毕京云有些苍老,头发简单的扎个马尾,脸上没有40岁出头女人应有的光彩,穿着洗的发白的蓝色工作服,两手的纹理因为修鞋而变黑。
债务给这个农村妇女带来了压力,但她没有放弃生命的希望,她用辛勤的汗水撑起修鞋小屋为亡夫还债,用坚持诠释着诚信与道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
(晚报记者沙红翠通讯员苏兵芦晓卿张恒)
新闻推荐
后“双十一”消费,黄金价差明显,消费者佩戴、投资迷茫 同是千足金价格悬殊差在哪?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