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我的愿望是有一个新书包。”“我的愿望是有一盒五颜六色的彩笔。”“我的愿望是吃一块巧克力”……王晓说,回到淄博这些天,那些山里孩子最淳朴的愿望一直在他耳边回荡。10天行程7000公里,王晓从10月29日开始走访了四川雅安、贵州省六盘水市大山深处的5所贫困学校,与近300名学生在一起交流,记下了他们淳朴的愿望,回到淄博后他就开始四处奔波筹集爱心物资为山里孩子圆梦。
王晓和孩子们一起跳绳
重回地震灾区寻找希望“花”
王晓是一名退伍老兵,2005年12月退伍后一直热心于公益助学,曾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捐物资,雅安大地震时亲自到震中,帮助贫困留守儿童,而且从退伍开始,每年两次出行寻找受助对象,今年10月29日王晓来到四川雅安镇烟溪村,看望曾经受助的贫困儿童。
“雅安镇烟溪村是我原先提供救助的一个村子,自从地震后就没有回去过。”王晓说,灾后重建的烟溪村,学校校舍、楼房、课桌椅都是最新的。“与地震之前完全不一样,几乎所有的设施都很完备。”
“当时就想不能这么回去。”王晓说,这次出行计划是寻找真正需要救助的100名贫困儿童,一对一展开帮扶。“无论你在哪,无论有多难,我一定要找到你们。”顺着雅安,王晓一直往西南方向走,来到了贵州省宜宾市纳雍县。“听当地的志愿者说,那里很穷并且生活条件特别差。”王晓告诉记者,到达后他们发现,纳雍县曾经是央视做公益广告的地方,并且经过央视的报道后,很多公益组织已经帮扶了纳雍县所有的贫困小学。
“我要去志愿者没有去过的地方。”王晓说,只有播撒更多的爱心种,才能结出更多的希望“花”。
走进大山深处发现希望“花”
11月4日,王晓继续往西南方向走,来到了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盐井乡马安小学。在贵州,王晓找到了自己的战友李春,并一起走进大山深处。
“残缺的桌椅、板凳,没有玻璃的窗户,全校91个孩子衣着简陋。”王晓说,当时看到他们感觉特别震撼,一阵心酸涌上心头。“我当时就在班上随便找了一个孩子聊天,问她最想要的礼物是什么,她回答说,叔叔我想要一个新书包。”淳朴的语言、简单的愿望深深打动了他,在回住所的路上,王晓以这个孩子的语气写了一封求助信,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帮助他们。
王晓的举动也感染了朋友李春,他了解到学校没有厕所,当即决定为学校筹建厕所。在与当地村民聊天时,王晓得知在当地还有更偏远、更贫困的学校存在。11月5日,王晓来到贵州省最偏远、最贫困的树林小学。“这里的环境比马安小学的条件还要差。”王晓说,虽然条件不好,但那里的学生非常淳朴、热情。“课间的时候我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并很快融入进去。还给那里的学生拍照。他们没见过手机,我掏出手机的时候他们层层地围着看。”
微信帮助贫困儿童浇灌希望“花”
“看到那样的学习环境,当时我就给他们许诺,要给他们带书包、文具盒、鞋子还有巧克力。”随后王晓与战友又走访了盐井县的中坝小学、龙华小学、青口小学,“这几所学校的条件都特别差,没有炉子,孩子吹着寒风在操场就餐,有的孩子甚至没有穿袜子和鞋。”王晓说,当时他就掏出手机给远在福建做鞋子的朋友打电话,朋友听后当即决定免费提供鞋子给这些贫困儿童。
“没想到还有这么贫困的地方。”王晓说,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能做到的就是一人一双鞋,一人一个新书包,文具盒还有糖果。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这帮贫困儿童,王晓把每天的行程都发到微信朋友圈,让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奉献一份爱心。
王晓说,微信有强大的传播力量,每天评论、点赞的朋友络绎不绝。“8号往回走,人还没到家物资已经到了。”回来后,电话、短信不断,并且有很多不认识的人也寄来爱心物资。一位四川的朋友寄来25盒彩笔、10个书包,一位内蒙古的朋友寄来一些袜子。“我们改变不了他们的大环境,但是希望能从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们。”王晓回来后将此行的过程讲给自己的儿子听,并给他看照片,儿子当即决定用压岁钱买一些生活用品送给他们。
“11月16日(周日)上午9点,我们将在周村区政务广场举行现场募捐。”王晓说,他打算长期给那些孩子们资助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我身边的很多朋友还想去看看那帮淳朴的孩子。”物资募集之后,王晓将统一邮寄给远在贵州的战友李春,由他亲自发放到每个孩子手中。
播撒爱心种,浇灌希望“花”。如果您想为贵州偏远山区的孩子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请关注老兵助学公益项目微信号:676898167;或是拨打老兵电话:15666039999。微薄之力,汇聚爱心。
(晚报记者陈圆沙红翠)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