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
近日,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被列为淄博市专项文艺创作资金扶持项目的长篇小说《“驸马”之死》是作家陶安黎为他三十年工厂生涯交出的一份完美答卷。
小说从一家国有企业——中鲁汽车配件厂的一群青年男女的工作和感情生活处落笔,以工人马行天机缘巧合攀上厂长刘宏业的女儿刘霖从而发迹,又因为人际变幻,命运浮沉,沦为了一名清洁工直至突然死亡为主线,围绕着边江、许群群、刘宏业等众多角色,在国有企业改制,工人从吃大锅饭到大批下岗失去庇佑的大环境下,被裹挟着踉跄地走进命运为他们设好的路线,上演了一幕幕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情感大戏。钳工出身的马行天在进厂时发下了“奋斗十年,摆脱体力劳动者身份”的豪言壮语,然而上天也似乎格外眷顾他,无意中的恶作剧和无知者无畏的勇气让他摇身一变成了“驸马”,凭借着一名工人身上所特有的民间智慧,在明争暗斗的环境中硬是拼出了一条血路,此时的马行天身居高位,一呼百应,又有痴恋她的女工许群群默默相随,生活于他俨然就是一派众星拱月的热闹场景,几乎拥有了他梦寐以求的一切,而这一切又来得太容易。当然这也遭到了厂办秘书边江的嫉恨,这个城府极深的人后来成为马行天后半生命运转折的节点。随着企业的改制,刘宏业的解甲归田,“驸马”的地位开始动摇,再加上他工人出身的那种聪明有余、心计不足的性格,最终被成功上任的边江拉下马,墙倒众人推,竟至沦为了打扫厕所的清洁工。令人不解的是,凭借他的技术和多年的工作经验,跳槽去别家企业一样待遇不菲,可是他硬是坚守着清洁工的岗位,甚至不惜妻离子散,小说最终因为他的突然死亡戛然而止。可以说,马行天这个人物的塑造是极具有张力的,在他的身上既展现着囿于眼界的局限性,也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生活理念。他表面看起来玩世不恭、却一直有着自己坚守和奋斗的目标,他的机遇来的传奇走的也必然,在工厂这种鱼龙混杂的生存氛围中,他始终没有屈服,以螳臂当车的微薄力量抵抗着命运的戏谑。实际上我们是可以从“驸马”落马后的经历看出,马行天的心里一直燃烧着一团火,他在蛰伏,等待破土。马行天最终被他内心这团火烧死了。他的妻子刘霖将所有的积蓄交给了情敌许群群,帮助她医治患白血病的女儿。作者没有回避悲剧和不幸,而是用饱含深情的充满人性化的细节铺展人性的顽强与执著,展示人与人之间亘古未变的温情与善良。
小说开头,作者就让主人公马行天死去,然后用倒叙的手法逆流而上,追溯他的一生,后半部分又打乱时空,讲述了他死后的故事,作者的叙述稳健平实、层次错落,读来让人产生跌宕起伏之感,小说结构可谓匠心独运。在陶安黎的笔下,原本呆板压抑、乏善可陈的工厂生活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他的笔穿透了那些满身油污的工作服,直逼这群被掩盖和被忽视的群体灵魂深处最原始、最火热的律动,所以我们才看到了一个个在现实土壤中生长出的人物。作者很会讲故事,他用他那支一直吊足读者胃口的笔,给我们展示着一个参差多态的世界,不断刷新着读者的阅读期待。
希腊神话里说,西绪弗斯因为得罪了天神宙斯,被罚推石上山,但这个石头永远会在终点落下来,西绪弗斯要一次又一次推上去。面临着无数次甚至最终注定的失败,西绪弗斯一直挣扎着,就像马行天一样。然而他尽过力了,努力过了,虽败犹荣。就像小说结尾那句最通俗不过的结束语:“走了的已经走了,活着的还要好好活着“。所以,“驸马”不死。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